影片名称:无间道

导演:刘伟强 / 麦兆辉
主演: 刘德华 / 梁朝伟 / 黄秋生 / 曾志伟 / 郑秀文
上映时间:2003-09-05
时长:101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
  1. 首页
  2. 问题详情

如何评价香港经典电影《无间道》(1~3部)?

如何评价香港经典电影《无间道》(1~3部)?
2021-10-13

03年,非典肆虐,当时的香港一片死寂,电影产业也因此降到了冰点。

就在这时,一部横空出世的电影突然把香港及电影界从萎靡不振中拯救了出来。

很多人称这部电影是当时的“救世主”。

——《无间道》。

一:最无可挑剔的一次表演盛宴。

关于《无间道》有一句经典的赞誉:“《无间道》之后,再无港片。”

如果说《东邪西毒》曾是香港电影最鼎盛的一批演员的齐聚,那《无间道》则是一场最鼎盛的电影艺术盛宴。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再三年。”

时至今日15年,再回看《无间道》系列,它好像给了我们一种错觉。

梁朝伟、刘德华、曾志伟、黄秋生、吴镇宇、陈冠希、余文乐,以及当时还没出位的林家栋等等。

仿佛,他们在《无间道》之前的表演经历就是在为等待《无间道》的到来。

因为,他们为《无间道》奉献出了自己表演生涯里,最“布莱希特隔离体系”的演绎。

一个眼神,一个回眸,或是一句看似简单的台词,背后都经过了无数次的琢磨与体验。

所谓,扮谁就得像谁,谁来扮谁,谁就得是谁!

让作为观众的我们,无可挑剔。

二:港片从未有过的姿态

对于过往的港片,《无间道》做了两件颠覆性的改变。

一是让“人”本身超越了人物情景设置,突破了职业概念。

无论是警察还是黑社会,先不论好人与坏人,首先得是人。

是人,就会复杂,就会有过往。

韩琛的“狠”不是一触而就的。

倪永孝的“毒”是不得已而为之。

黄志成的“执”是他见到了人性的多变。

陈永仁和刘建明的“焦灼”,是因为他们“看不见光”。

二是警匪题材从未如此的冷峻克制。

“兵抓贼”这个老掉牙的题材,在《无间道》中被剔除了一切肤浅的表象。

它不纠结如何用动作来表现电影的张力,不纠结“邪不压正”。

而是选择往深处走,选择以“捉心理”的方式,让你看到黑社会卧底警察,他们都有一种因为身份而导致的自我迷失。

谁说兵与贼,不能在一起讨论音响效果,或是吃饭聊天。

谁不是在以己度人和以人观己,这是人避不开的人性缺憾。

兵与贼,本就在暗自掂量着孰强孰弱。

结语

《无间道》的出现,就像一个百年老人洗尽铅华之后,重新定义了港片的“色香味”。

它把速食面一般的港片,变成了细火慢炖的高汤。

这样的力道与技法,是每个参与到《无间道》的人,带着工匠之心琢磨出来的。

我们知道,电影炫耀技术没关系,但一定要有和情感,思绪,态度有关系的东西,这样才能得到观众的回应。

朱光潜说过一句话,今天用来形容《无间道》再合适不过:“艺术是一种冷静以后的回味。”

所以:《无间道》后,再无港片。

其中的意思,也许正如那首“再见......警察。”

一去不复返.......

2021-10-13

2002年上映的《无间道》,在拍摄之前并没有被特别看好。因为编剧庄文强和麦兆辉最初写的“卧底”故事里,只有警方人员卧底黑帮的设计,因为这类题材被拍过很多次了,很难吸引到投资。

直到编剧庄文强和麦兆辉加入了“黑帮成员卧底警方”这条线,双线并进,才让影片的故事有了新意。剧本很快就获得了导演刘伟强的肯定,也很快吸引到了投资,也邀请到了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黄秋生、陈慧琳等演员的加盟。

影片于2002年夏天开拍,用了大概26个工作日的时间拍摄完成。几个月之后,也就是2002年12月12日,《无间道》在香港公映。影片上映之后,在香港本地取得了5504万港币的票房,是当年香港电影市场的票房冠军。

除此以外,该片还在内地(通过影响制品传播)、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地获得了大量的观看,票房成绩很好,引发的讨论声量也大,让人看到了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热闹景象。

2003年,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电影《无间道》大放异彩。该片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梁朝伟)、最佳导演(刘伟强、麦兆辉)、最佳编剧(麦兆辉、庄文强)、最佳男配角(黄秋生)、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伍乐城)、最佳剪辑(彭发、彭正熙),共7项大奖,是该届颁奖礼的最大赢家。

不仅如此,《无间道》还被好莱坞购得翻拍版权,于2006年由马丁·斯科塞斯推出美国版《无间行者》,不仅拿下过亿的票房,还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备受关注,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殊荣。

如今,影片已经上映整整15年了,回想起香港电影最黄金的时代,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我对《无间道》1-3都在下面19条中。

1.第一部中,有一辆“叶府出殡”的车经过,这个人是警校的校长,第二部中曾和陈永仁一起吃饭,那时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警校优秀学生。陈永仁立正注目,行了个礼。他一直都是个警察。

2.黄Sir坠楼,死在陈永仁面前。后面交代,是黄Sir托Mary杀了阿仁的父亲,也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哥哥倪永孝,说好的卧底三年,变成三年又三年,倪家倒了,转头又要他去韩琛手下卧底。这样的黄Sir,死了。他想到的却是第一次见面,黄Sir派他去做卧底;他撑不下去了,黄Sir拍拍他的肩;他生日了,黄Sir记得送他礼物。这里的煽情也许是因为还没有能够呈现出后面两部的故事,但结合后面两部来看,陈永仁此时眼中的难以置信,显得更令人动容。

3.黄Sir死了,一团乱,傻强拉着陈永仁就跑,中了枪还开出去老远。痛得满头冷汗跟陈永仁说:“琛哥说,今天谁没去,谁就是内鬼。我没跟琛哥说你去按摩,被他知道你就死定了。”第一次见面陈永仁还是个正义的警察,把打扮得一身流氓气的傻强打得满头血还铐起来。后来在监狱里相见,又是打。然后傻强父亲去世,抱着阿仁拼命地哭。沈澄来找事,韩琛不管阿仁,傻强扑上去拿瓶子往头上一砸,救下了陈永仁。他说以后我就是你大哥。

4.天台对决。刘建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想做好人。而陈永仁说的最多的是,我是个警察。这两句话的差别在于,刘建明一直在很努力地去成为一个好人,他早就模糊了这之中好人的真正定义是什么,到后来,他把陈永仁当成“好人”,一直想要成为他。而陈永仁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谁,自己要干什么,同样是卧底十年,一个,永远在“想”,一个,永远坚定。

5.陈永仁被林国平一枪爆头,电梯里鲜血淋漓,电梯门卡着他的腿关不上,一下,又一下。最后刘建明从电梯里走出来,说,我是警察。

6.片尾重现当年陈永仁被派出去卧底走出警校,余文乐一回头变成了梁朝伟,凝视着他的陈冠希也变成了刘德华,说的还是当年那句话,我想和他换。

7.第二部开头,还是小弟的韩琛和黄Sir吃饭。那时候他说谁说黑社会和警察不能做朋友啦。然后大摇大摆从正门出去。再次同桌吃饭,已是你死我亡。

8.黄Sir抓倪永孝,被倒打一耙,披露出来买凶杀人的事。无比消沉的时候陆Sir去找他,进了那辆车,本来被炸死的应该是黄Sir。这真是个残忍的镜头,直面熊熊燃烧的汽车,黄Sir哭嚎,无措又徒劳地用外套去扑火,喊着出来啊!快出来啊!然后拿灭火器来,最后放弃,伏倒在地。陆Sir说,你这套出老千的牌嘛,我早就知道了。

9.黄Sir和韩琛在泰国会面。韩琛回忆他的老婆,说得那么情真意切,听者动容。那时候黄Sir说,回去指证倪永孝,很危险,你要当心。韩琛说,你这么靓仔,我放心啦。那时候他们笑着,还是朋友。韩琛心里,是不是已经在盘算,怎样利用黄Sir置倪永孝于死地了呢。

10.两年失去联络后,墓地再见。陈永仁对黄Sir说,我不是帮你,我是警察,我答应陆Sir的事情,我要做到。他还说,我不想再做卧底,你要给我一个舒舒服服的位置,我要朝海的。还有啊,不要再看见你。最后,他朝陆Sir的墓碑,敬了一个礼。

11.黄Sir击毙倪永孝之后,阿仁失控扑上去,阿孝从他衣服内袋里翻出了窃听器。然后又帮他放回去。那一瞬间阿仁脸上的表情是真切的悲痛,他意欲扑向韩琛是下意识的愤怒,而被迫双手抱头蹲下时他看着黄Sir的眼神,是真正蚀骨的恨意。无论如何倪永孝是他的兄长。阿孝喊他回家里帮忙,跟他说,过了97年,倪家就可以洗白了。倪永孝的穷途末路在于他把亲情看得太重,早知陈永仁是卧底,却仍是一次一次给他机会。如果没有韩琛的报复,那么也许倪永孝入狱,倪家在香港回归后洗白,能够成全了这一对兄弟。可惜,只是也许。

12.黄Sir让韩琛不要做太绝。但是泰国人一意孤行,韩琛没有多加阻止。香港回归,韩琛也成了香港的龙头老大。满天烟火下他只是看着妻子的照片流泪。曾经他也以为好好帮倪家做事,必有善终。曾经他也以为就算是黑社会,也可以和警察做朋友。现在,他没有这些以为了。转身开门,衣香鬓影,言笑晏晏,有的是大好生意等着他。

13.第三部杨锦荣出场。这个不算是感动我,我只是想说,黎明,外形满分气场满分国语满分。善恶难分,城府极深,绝对狠角色,一上来就被震撼到了。后来一场戏,韩琛沈澄在警察局斗法耍威风,一样被杨锦荣压得死死的,气场完胜。

14.刘建明开始出现精神分裂的征兆,被李心儿催眠,他说我不想当黑社会的,我想做好人。但是我遇上了Mary。你太太啊?不,韩琛的女人。陈冠希演的刘建明,看着Mary时眼神总是那么定定的,好像在想什么。救下Mary,躲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他那么想得到她,以至于得不到,就要摧毁。第二部结尾有个叫Mary的女孩醉酒来做笔录,他看着她,笑得那么温柔。这个世界上,最短的魔咒就是一个人的名字。

15.韩琛老谋深算没有上沈澄的道,丢下了陈永仁。和沈澄各开一枪之后杨锦荣赶到,三个绝顶聪明的人都互相露了底。杨锦荣给沈澄点了一支烟,又跟陈永仁说,当年你要是不走,优秀奖也轮不到我。在朝不保夕的绝境里,这短暂的惺惺相惜,让人几乎要看得落下泪来。杨锦荣是个看上去很没正义感的警察,他说你开枪好了,省我一颗子弹,反正你们两死了,report随我怎么写。可是他用生命,捍卫了和陈永仁同样的信仰。陈永仁死后,沈澄和杨锦荣一起去天台祭他,沈澄说,人他妈都死了,做这些还有什么用。杨锦荣摘下眼镜,说,该做的事,还是要做。正义必须得到伸张,陈永仁的血,不能白流。这句话他没有说,但是,他这样做了。

16.杨锦荣被神经彻底错乱的刘建明一枪爆头。这里有个细节,黑道杀人往往一枪爆头,比如刘建明,林国平。警察开枪往往打手打脚不杀人。这也就是为什么陈永仁和沈澄各开一枪,一枪打在陈永仁手上,一枪打在沈澄脚上,这之后沈澄就认出陈永仁并非韩琛的人。杨锦荣倒下的时候时间倒回十二年,年轻的陈永仁走出警校,那个关上门的小警察想,如果你没有走,优秀奖是不是应该你来拿呢?他终究是替他报了仇。

17.刘建明绝望地朝着自己的下巴开了一枪,却没有死,彻底成了废人。妻子Mary去看他的时候,背后站着的却是韩琛的女人Mary,红与黑的对比那样鲜艳,黑衣Mary微笑着开了枪,而红衣Mary对他说,孩子会叫爸爸了。刘建明只是木然地用手指在轮椅上敲着摩斯码。终其一生,他都想做一个好人。

18.第三部的结尾,闪回到了第一部开头时刘建明和陈永仁在音像店初遇。还是那段旋律,在此定格,所有的恩怨都烟消云散。他们的命运如此相似却又大相径庭,让人一时欲辨已忘言。

19.最后的最后,无间道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一个正义不死,信仰不灭的故事而已。陈永仁一直说,我是一个警察。支撑着最伟大的事的,往往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信仰。从电影的角度来讲,第二部中的倪永孝颇有些科波拉[教父]的风范,但是我更喜欢无间道。比较专业,或者说看事情比我深刻,知识面比我广博的影评人能够从教父中间看出美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也能从无间道里看出香港回归前后的种种问题。而作为才疏学浅的我,只能说,为什么我更喜欢无间道,因为在无间道里,警察就应该是好人,正义,最后总能得到伸张。就是这么简单。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ping.cn/movie-comments/1020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