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这出样板戏怎么样?

建国以来,戏曲歌剧若论制作之精良、艺术水平之高、影响之大无出文革时期样板戏之右者。每个都是经典,虽然过去几十年了,但它作为经典带给我们的影响不会因为时间的流淌而改变。
《智取威虎山》最早的剧名为《林海雪原》,作者是知名作家曲波。1958年由上海京剧院搬上舞台,1967被列为八大样板戏之首。
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

童祥苓,生于1935年,主攻老生。在他八岁的时候由其四姐童芷苓教导学戏。文武兼备,唱念坐打,极富韵味。那是真正的唱戏,刻画人物性格入木三分。后受领导指示,把演好杨子荣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遂痛下苦功。我说几句唱词,看看谁能跟着哼,“穿临海~跨雪原~”“今日痛饮庆功酒……甘把热血写春秋~”。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壮志犹存的童祥苓承包了京剧院,靠自己的艰苦运营,一年下来上交了十几万元的利润。那时的十几万元可是一个大数目。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童祥苓离开京剧院,于1993年到2001年在上海的一条小马路边上,开了个能够摆放五张桌子的小面馆。在当时还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对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来说,是无尽的悲哀。
现今童祥苓和妻子居住在上海一套倾尽毕生积蓄买来的170平米的公寓里。就是为了让妻子的晚年过的安逸舒适。在客厅里,选挂的《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剧照和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的合影,记录着童祥苓此生最引以为豪不可复制的时刻。
参谋长少剑波的扮演者沈金波

沈金波自幼便随父学习,十几岁考入中华戏曲学校,师从高派老生创始人高庆奎。解放后在天津组建了建华京剧团。1953年冬,沈金波跟随贺龙元帅赶赴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演出。
后来加入上海京剧院,1970年在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中出演少剑波。后来调到上海戏曲学校,任教传艺,直至退休。误传90年代病逝,应该是2008年去世的,也算高寿。
常宝的扮演者齐漱芳

齐漱芳,工刀马旦,生于1942年,自幼便跟随其嫂中国著名京剧武旦张美娟学艺。1960年齐漱芳在北京吉祥剧院演出引起轰动,连京剧大师梅兰芳都上台紧握她的手,连说:“后起之秀,后起之秀”!1988年定居美国,在纽约创建“齐漱芳京剧团”,经常在国外演出,均取得圆满成功。
栾平的扮演者孙正阳

孙正阳,祖籍河北省玉田县。1932年生于上海,在上海京剧院供职至今,国家一级演员。如今年近八旬的孙正阳先生,从艺生涯已长达70余年,在梨园行当里有江南名丑之美誉。
李勇奇的扮演者施正泉

施正泉,戏曲演员,京剧《智取威虎山》中饰演李勇奇,工净角。曾经出演电视剧《封神演义》中的商朝太师闻仲,已去世。
这些老艺术家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经典,其中凛然的正义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当年风靡全国的八个样板戏,若论影响之广泛、制作之精良、演唱之深入、人物之塑造,《智取威虎山》当属第一。
《打虎上山》成为经典,杨子荣扮演者童祥苓时有精彩演唱不减当年
今天能与《打虎上山》选段传唱比肩的只有《沙家浜》选段《智斗》,因此在历年春节晚会、大型活动展演等场合,《打虎上山》就成了必点剧目。只不过我们常常看到的其它样板戏早已是物是人非,惟有《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扮演者童祥苓老人依然昂扬奋发,演唱英武之气不减当年。同样也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名家亮角演唱《打虎上山》,但总觉得少了童老的激越清丽,少了童老的帅气威武。童祥苓就这样把《打虎上山》推到了后不见来者的精典地位,成就样板戏的一代传奇。
新版电影、电视剧《林海雪原》多有借鉴,向老版《智取威虎山》致敬
样板戏中,唯一至今翻拍不断地就是经典小说《林海雪原》,而《智取威虎山》就成了众多名导大腕的膜拜取经对象。大名鼎鼎的香港武侠片大师徐克致敬红色经典,他翻拍的同名电影《智取威虎山》一时影院大卖,其秘诀就是借鉴学习了传统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许多桥段。还有电视剧《林海雪原》,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更是成了取经问道的灵感源泉,特别是人物塑造、角色刻画,莫不对比学习、精研细磨,给了演职人员无尽的营养汲取。
《智取威虎山》置景逼真新颖,至今无出其右
想当年,对于全国大部分没有到过东北,对冰天雪地的林海雪原几无概念的观众来说,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场景呈现,不啻为大开眼界的实景搬运。其雪景之逼真,林海之广袤,山涧之起伏,滑雪之腾挪,都给了人们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原来东北是那个样子的血红雪白!
今天来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固然难逃“三突出”、“高大全”窠臼,但瑕不掩瑜,经典就是经典,几代人的回忆难忘,几代人的视听享受永存。
杨子荣,我爱你!
《智取威虎山》编演于1958年夏天,是根据《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和同名话剧改编的,最初是由上海京剧院开始演出。
不过1958年的版本,并没有使这部剧火起来,真正让这部剧红遍全国的,还是197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版《智取威虎山》。
电影版的《智取威虎山》上映后,在全国各地流传甚广,导演为样板戏的知名导演谢铁骊,主要为著名京剧演员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齐淑芬等人。
该剧主要讲述的是1946年冬天,解放战争的初期,我军不对准备消灭匪帮座山雕,但是座山雕却跑掉了。当时侦查连长杨子荣沿途追击,获知了很多座山雕的罪行。
座山雕逃到了威虎山,威虎山易守难攻,地形复杂,不宜强攻。杨子荣通过假扮匪徒、假献联络图等一系列的智谋,最终将座山雕拿下,将一众匪徒全歼。
这出样板戏主要讲的内容是两方面,一方面讲的是在战乱时期,一些占山为王的匪徒,无恶不作,丧尽天良,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另一方面则歌颂了我军战士的足智多谋,以及消灭恶势力、勇于向恶势力挑战的决心。也体现了我军始终与恶势力斗争的方针,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
童祥苓、沈金波、齐淑芬等人的京剧水平很高,表演能力也非常的强,他们饰演的角色都入木三分,使人们在几十年之后,提起《智取威虎山》,几位主演的样子仍然能够浮现眼前。
这是一出根据曲波同志的小说'林海雪原'中十三到二十一回中的故事情节,也受同名电影的启示改编的现代京剧,
也是十年文革中文艺样板之一。戏曲用十年磨一戏的严格创演风格,坚持突出英雄人物,又在英雄人物中重点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具有传统戏主演中心制的影子,又采用了导演中心制的手法。在保持京剧的主要特色外又采用大型管弦乐配器与伴奏。用交响乐的丰富表现力,刻画了少剑波特别是杨子荣的音乐形像。
如参谋长在朔风吹一段,前奏中的引子部分是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中的第一句,变奏而转入风雪模拟,再拉入现实而转正为二黄过门以引唱的成套唱腔。成功的展示出子弟兵屯于林海雪原的场景。把参谋长运筹帷幄及忧心战友打入匪巢的安危,真实的表现了出来。但一转板的唱腔中,想到了杨子荣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及对敌人的仇恨,坚定了让他打入匪巢的信心。
更为突出的是打虎上山一场,同样用交响音乐刻画了林海的博大与雪原的深远,也暗含着前景的危险性及不可预见性。但快速急促的演奏又把杨子荣不惧艰险,赤胆忠心的大无畏精神突显了出来,给观众一个他必然会战胜敌人的定力。这段长的前奏充分发挥了管弦乐的特质和京剧过门的完美结合,成为交响音乐的经典乐章。不但成为中国的音乐团体保留的常演节目,也倍受外国音乐家和人民的赏识,和中国人民一样,常演常新,百听不厌!
再就是常宝的两大段成套唱腔,八年前,,,,,,与请战的,听那边练兵场,,,,,更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高难度发挥。把小生与旦角唱法完美的结合。更难得的是李永奇的花脸唱段,把对敌人的滿腔愤怒和对子弟兵的误解完美的表现了出来。特别是细拟的羞愧表情与发声,是传统花脸无法期及的!当然“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小常保控诉了土匪罪状'这些唱腔,不但保留了传统的特色,也体现了现代音乐的特点。使不懂京剧的外行也能接受与传唱,为普及京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再就是戏中的做与打,都体现了一个新高度与高难度。如打虎上山中的走边,淌马,上坡,跨涧,催鞭等都是程式应用的经典与发挥。难度,力度非同一般!常宝与其他演员的打出手及亮相造型都是高难度的佳作。现代戏的打出手是不容失误的,传统戏失手了检起来再打,没什么。但现代戏中不要说是杨子荣,就算是其他正面形象演员的兵器开打中要失手掉了,那都会有损英雄形象,这可不是谁根谁过不去的事了!就算是一敌兵逃跑中被开枪打死叉进坐椅的快速动作与摆尸亮相也不是什么武戏演员都能做好做到的!所以现在再现这一场景,不但需要深厚的功底与勇气及耐力,而且也需要一定的献身精神!所以现在再演此戏,对所有演职人员,无不是个莫大的考验!可见此戏的艺术要求之高,之难!
绝对的京剧经典,绝对的艺术经典!
绝对的红色经典,绝对的时代经典!
绝对的唱腔经典,绝对的音乐经典!
绝对的舞美经典,绝对的电影经典!
传世之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时这部戏中的杨子荣的扮演者是全国海选中选中的童祥苓的。但是又由于童祥苓的家庭被背景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不被上面的领导看重,可又由于他的演技高超而无奈地选用了他。他是八部样板戏中的一号主角中唯一一个一边演出,一边进行思想改造的演员。
这部戏被成功地拍成影片后,童祥苓也未得到重用,相反境况更下。
《智取威虎山》是现代京剧经典中的经典。
首先改编自军旅出身的曲波所著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红色经典小说中,这部小说选材独特,从一个三十六人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剿灭十几股数万匪徒的视野,尤其
突出孤单英雄杨子荣惊险战斗经历与弥天大智大勇。小说描绘林海雪原的雄浑壮观,故事人物既有真实原型又有艺术加工。为电影提供完美基础,为京剧奠定改编成功的条件;
其次,编导仅仅抓住智取结构剧本。线索单一明确集中,场面恢宏壮观,戏剧性质突出,从故事到人物富有惊险传奇引人入胜。在所有红色经典样板戏中别
有新奇。
第三,样板戏依据小说历史真实又不拘泥于此。二度创作,集中了少剑波杨子荣刘勋苍孙达德高波白茹座山雕等真实人物的真实故事,但只选取他们一
部分真实故事。又从京剧特点出发增添深山问苦等情节。整个故事场面集中,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第四,依据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方针,这部京剧从舞台乐器唱腔都借鉴传统京剧西洋舞美等经验。单说舞
台打破传统京剧之虚拟场景而变为具体道具等实景,一来便于年轻观众理解剧情,二来更好塑造人物。倘若没有破旧房屋林海这些实景,很难让年轻观者
理解杨子荣深山问苦少剑波救李母感动李勇奇等情节。尤其是借鉴舞蹈创造了杨子荣马舞小分队滑雪舞。增添西洋大小号乐器。
第五,演员功底扎实,刻苦创造人物形象。童祥苓许多唱段长而音高,没有扎实基本功是完成不了在一个舞台上一气唱念做打过程的。后来复排这台戏都由两个演员分别完成。沈金波的几个唱段高难。李勇奇小常宝等唱段也有相当难度。小分队滑雪的武功技巧完美。
总之,《智取威虎山》在传统京剧基础上推陈出新,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这部剧也存在标语性唱词等缺点。
《智取威虎山》是我国戏曲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那个时代众多戏曲工作者呕心沥血之作,是把京剧艺术向人民大众普及推广的成功实践。我是在六.七十年代通过看《智取威虎山》和其他京剧样板戏逐渐的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发展到现在我是非常热爱京剧这种艺术形式。
《智取威虎山》这出京剧现代戏描写的是现代人的故事,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进行的剿匪战斗。而戏曲的艺术形式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上较多的现代艺术形式,中西结合,珠联璧合,时代感非常强。他的舞台布景在那个时代就已经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始森林,雪中木屋,夹皮沟,威虎山。就是现在的东北雪乡的也没有超出《智取威虎山》的舞台布景设计。
《智取威虎山》这出戏被我们熟记,是戏中的人物感染着我们,戏曲的种类是形式,剧中的人物是这出戏的灵魂。杨子荣,少剑坡,李勇奇,常宝等人物都是我们崇拜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是长期激励我们。杨子荣伪装成土匪孤身进匪窝,少剑坡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带领小分队进夹皮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李永奇翻身解放永远跟党走,常宝为报仇跟解放军上山打土匪。这些人物的唱腔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常宝的“爹想祖母我想娘”;少剑坡的“朔风吹”,“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李永奇的“早也盼,晚也盼”;杨子荣的“迎来春色换人间”;特别是“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这些唱词就是现在听也感到非常的有时代感,我觉得现在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再看一遍京剧“智取威虎山”,看看那时的共产党员是什么样子。
我认为京剧“智取威虎山”已不仅是一出戏,更是一本教科书,他教育共产党员在当今社会如何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不叛党。另外我觉得共产党员应该有一首《党员之歌》,而杨子荣唱的“共产党员”这段词就非常适合作为《共产党员之歌》的歌词。前苏联有一首《共青团之歌》。
我从事多年的生产计调工作,工作过程中计调员们的工作精神时常感染着我,所以我在工作之余写了一首诗,叫《计调员之歌》。
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也希望有一首《共产党员之歌》被共产党员广为传唱。这就是《智取威虎山》这出戏在今天给我的启示。
曲波先生的小说《林海雪原》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精彩传奇的东北地区深山剿匪的故事。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编演于1958年夏天,是根据《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和同名话剧改编的,最初是由上海京剧院开始演出。1967被列为八大样板戏之首,197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版《智取威虎山》。
“现代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男一号”侦察英雄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先生是我的少年偶像。
童祥苓,生于1935年,主攻老生。在他八岁的时候由其四姐童芷苓教导学戏,文武兼备唱念坐打都极富感染力。童老先生表演上的精气神的确是尤为突出的“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英雄气概喷薄而出。“打虎上山”武功之帅气了得,戏曲世家出身的童子加上表演上天赋和努力,充分展现了“完美英雄形象”。
《智取威虎山》表现侦察英雄杨子荣深入匪巢做卧底,最后配合战友们一起攻克威虎山的传奇故事。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在釆用“传统京剧”形式,表现现代生活故事的创新上探索中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随着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等的热映,古老的京剧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当时成长中的一代少年儿童根本不知道还有“传统京剧”,只知道“现代京剧”。随着几部“现代京剧”不断的循环放映,当时“现代京剧”的普及程度是今天的新时代人无法想象的。
几乎可以说“现代京剧”是那一代在匮乏年代中成长的少年儿童唯一能够接触到的戏剧电影了,那时候的露天电影仅一部《智取威虎山》应该也看过有二十多遍吧!
在那一代的孩子心目中电影就是这样子的,是用来一遍接一遍反复观看的。客观的说“戏剧艺术”本身的确是需要一个反复欣赏领悟的过程,今天的时代已经少有这样的机会来实现这种反复欣赏的过程了。今天“戏剧艺术”已经成为了“小众艺术”,不过还是希望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这样的优秀剧目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古往今来,在戏剧的艺术意义上,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创作,已达登峰造极,实可谓戏剧的样板,社会的动力,人民的精神!

在我还上小学的时侯,记得是小学五,六年级吧,就会唱京剧了,那时我们学有宣传队,经常到田间地去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还打腰鼓。记得在五年级就排样板戏,“红灯″借的上年的服装,有点大,演了几场。现在应记憶在心。
智取威虎山更是让我忘不了,
“童祥苓拌演的楊子荣,真正的民族英雄,我非常崇拜的偶像,剿匪英雄。差不多“智取威虎山″的所有歌曲都能唱下来!好戏!国宝。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ping.cn/movie-comments/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