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千与千寻》你学到了什么?

最近大家有没有被朋友圈里《千与千寻》刷爆屏。2001年就上映的这部影片,时隔18年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你们有没有去电影院看呢?
宫崎骏爷爷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排名第一,《千与千寻》,非它莫属。6月24日上映,短短两天,票房就轻松破亿。这部以10岁女孩为主角的电影,引人向往,趋人深思。如果你还没看这部电影,你肯定会想:

为什么这部电影叫千与千寻?
千寻在这部电影里发生了什么?
电影里发生的事情都隐喻些什么?
为什么每个角色都有一大批拥护者?
小鲸带大家一起走进千寻独一无二的旅行吧~
01
千寻出生于1991年,天真无邪小女孩一枚。
影片开头,千寻爸爸带着一家人前往新搬的住房处,为走捷径,穿入一座小城镇里,镇上没有一人,两边的商铺关门大吉。
只有一家商铺上有热气腾腾的食物,父母充耳不闻千寻的担忧与害怕,在没有商家的情况下,先吃再付账。在千寻溜达一圈回来后,父母却双双都变成两头穿衣服的猪。

1991年是什么时候呢?日本经济泡沫破裂,东京地产崩盘。1985年的“广场协议”,此后日本房价加速升高,日本人都笼罩在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之下,迷失自我,只想要满足眼前的欲望,不会压抑渴望。
千寻的父母就是典型的例子。
认识到父母变成猪后,无处躲避,只好逃窜在充斥夜生活的汤池。
白龙想要救她,却无意中被汤池里的鬼怪们发现。他只能给千寻支招,让她逃过一劫。

如果一个人没有工作,无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浑浑噩噩过日子,那和猪又有什么区别呢?
千寻鼓起勇气,勇敢的走下高耸入云的楼梯,勇敢的和多只手的锅炉爷爷打交道,勇敢的在火炉前抛下煤炭,勇敢的跟着小玲前往最顶层的汤婆婆办公室,最后,勇敢的为自己争取到一份工作。
工作机会虽然有了,但是她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只剩下代号千。

影片借此比喻现在为生活而奔波的人,在工作的驱使下,欲望和利益往往接踵而来,忘记自己的初心。
挺惊讶,从和父母相处,花花草草都要抱怨的十岁女孩,在困难挫折面前,勇于挑战,不放弃不畏难,不退缩敢于往前迈。
现实生活的大人们,很多人会抱怨工作的不顺利,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却很少敢于踏上往前迈的脚步。
02
千寻在汤池找到工作。工作不是很如意,却结识了一些热心肠的汤池的鬼怪们。
汤池的鬼怪们,喜欢金钱,毫不掩饰。但是这种对金钱的喜欢是赤裸裸的,除去金钱之外,他们对千寻并不带有深深的恶意。

人性很难说,而利益,却能驱动人内心的贪恋和邪恶。
千寻的第一个接待的客人是腐烂神,千寻不怕脏污和辛苦,辛勤敬业工作,为腐烂神拔下一颗刺,接连倒出一堆金属垃圾。原来腐烂神原身是河神。这个寓意是影片中最明显的,河流在人类工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变得肮脏不堪,告诫人们保护环境,不然受难的是人类自己。

无脸怪大闹汤池让人印象深刻。
遇到千寻之后,被千寻流露的善意感动到。为千寻拿药浴牌,只想要对千寻好。

但是欲望会吞噬人的善良。看到汤池的人对金币的向往,他通过金币让人服侍他,他太孤独了,独来独往,很少说话,想要一个解决孤独的出口。大肆吃东西,吃汤池里的鬼怪,变金币,小心翼翼的捧着佳肴和金币,讨好千寻。他,虽然拥有很多,但真正的开心却没有得到。
千寻说:他是进了汤池,才变成虚无缥缈,被欲望驱使的人。
汤池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只有利益,只有享乐和自我的空虚。金钱就是目的所在。就像是日本泡沫时代还没有破裂的时候,所有的经济繁荣其实岌岌可危。

这也是当时泡沫经济时代下,日本青年精神空虚,失去自我的象征。汤池里对金币的唯命是从现象,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拜金主义。
大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很难不被同化。
孤独空虚往往让人错误的判断是非。
你在凝视深渊,深渊其实也在凝视你。
03
千寻毕竟在这趟旅程中,不能是一帆风顺的。
她有勇敢者的使命。
白龙是汤婆婆手下,偷钱婆婆的印章受重伤。千寻为救白龙,历经千辛万苦,搭上一辆只有去没有回的列车,为了朋友,义无反顾。
钱婆婆善良有趣,和汤婆婆不同,居身于朴素简单的村落里。原谅白龙,留下无脸男。钱婆婆一直劳动,带着巨婴变成的小老鼠一起纺织。
钱婆婆说过一句话,用魔法变的东西,终究无用。

物欲横流的世界终究是无用的,日本的泡沫经济,也终将被戳灭。这也比喻在日本当时生活的场景,是人们的贪念达到极致,不顾后果。过度超前消费,其实是泡沫破灭之前的象征。
在这里,很难不提到一个角色,巨婴。

被汤婆婆告知外面世界有可怕细菌的孩子。最终变成小老鼠,和千寻一起踏上列车之行。和钱婆婆一起纺织劳动,有前所未有的开心,再也不是只在玩具房哭哭啼啼的小孩子。
更可笑的是,汤婆婆不喜欢不干活的人,但是她的儿子才是最大的不干活的巨婴。
这其实也是日本青年的缩影。日本社会,更乃至全世界,总是有不愿踏出舒适圈的小孩,这些“小孩”甚至年龄达到了四五十岁。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应该是一种悲哀吧。这种情况是父母教育和时代变迁造就的。

直至今日,泡沫经济的后果还没有离开,还记得前段时间报道:日本76岁省事务次官熊泽英昭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熊泽英一郎。原因是:儿子40多岁,有暴力倾向,没有工作,一直啃父母。这就是日本90年代青年人步入社会,泡沫经济刚刚打破,不能适应满是荆棘的社会,在家啃老变成某一堆中年人的常态。
04
最终,宫崎骏爷爷还是给与我们一个善良美好的结局。
很喜欢的一句台词:有些事情经历了,就不会忘记,只是暂时没有想起来罢了。
千与千寻。千,是千寻找到工作后,被剥夺名字之后的称呼。而名字是代表真实的自我。

像不像李老师,顾律师,贾老板?社会毕竟不是象牙塔,被利欲熏心,人们往往会忘了最初的目的。为利益争得头破血流,企业为扩张互相插刀,忘记自己枕热血,怀着赤诚之心的开始。
真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
幸好,在千寻差点忘记自己真实名字的时候,被白龙提醒。
这就像是身边永远有那些事情,那些人由衷的告诫你,永远不要失去自己。
05
毕业季寄语
毕业季终究拉开帷幕,象牙塔也要输送一批批学子,前往社会这个大染坊,接受真实社会的洗礼。
毕业前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都会渐渐被现实打磨。

社会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攀过一座座高山,沿路总会不可避免的有深渊。
但请记得,不忘初心,不负时代,方得始终。
你毕业了吗?毕业多久了呢?现在的你还是最初的你吗?
若你还没毕业,那你对毕业的憧憬是什么呢?
若你毕业了,你在社会里的闯荡,又教会了你什么呢?
初看《千与千寻》时还是高中,当时的社会经验尚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只觉得那个灯火通明,夜夜笙歌的汤屋里发生的一切都光怪陆离,引人入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能够看懂宫崎骏在电影里的暗喻与警示,才发现这部电影原来是通过堂屋来反映整个社会。所以,现在再看,又有了很多深刻的认识。
首先是贪婪,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电影的开场千寻的父母带着千寻搬家的过程中误入另一个世界的入口,面对无人看管的美食,两个大人暴露出了贪婪的本色,虽然口口声声称先吃着,如果来人了再付钱,但从种种迹象来看,完全就是吃霸王餐的嘴脸。而身为孩子的千寻反而觉得未经允许擅自吃别人的东西不好,所以避免了变成猪的遭遇。人生就是如此可笑,年龄增长了,心眼也多了,但是不代表着越来越明事理,成年人总是会比小孩更贪,也会因为贪而做出出格的事。
电影里有个小细节,千寻帮助煤屎搬煤块的时候,锅炉爷爷说:“既然要插手,就要做到底。”这简直是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话,你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可能带来蝴蝶效应,要么做一个冷眼旁观的出世者,要么就要坚持做完你要做的事。
电影最大的主旨当然是坚强和勇敢,刚开始,千寻和父母走进隧道的时候,她还是很害怕的,一直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后来在救父母和救小白的过程中,就算遇到再多困难,自己也曾害怕地瑟瑟发抖,但是她从来都没有退缩过。
我学到了,人要有一颗善良童真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事物,事物就会保护你,战胜一切虚幻和恐惧,让你重返现实社会,让你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1.电影主要告诉我们,不能不劳而获,劳动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这一点在千寻父母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刚开始的时候,父母看到餐厅里没有人,桌子上又摆着好酒好菜,二话没说直接开吃,毕竟自己有钱,千寻觉得这里有些不对劲,所以并没有吃食物,没过多久父母就变成猪了。
2.影片呼吁我们保护环境,千寻在给河神洗澡的时候,拔掉了他身上的一个塞子,里面的生活杂物、马桶垃圾、废旧的车辆都排了出来,河神一下子畅通了不少,对千寻表示感谢。千寻在这里,认识了一个最好的朋友白龙,白龙是千寻的领路人,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候,友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另外还有无脸男、巨婴、婆婆姐姐等等。
3.其实这个影片告诉我们意义就是,要保持一颗善良勇敢的心,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简单来说,学到的就是,不能吃白食,要好好工作,自食其力。
《千与千寻的神隐》自2001年上映以来,就好评如潮
2001年出品,2019年再次上映。豆瓣至今135万多人评价,评分高达9.3分。
2003年荣获75届奥斯卡金像奖。同时是历史上第一部,且到目前为止唯一一部以电影身份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柏林金熊的动画作品。
电影背后的意义
2001年看的时候,只是被画面感动,还有那句“别再吃了,会被吃掉的”,印象深刻。还有时不时的会想起无脸男。
现在长大了,再看这个电影,看出来些宫崎骏背后的讽刺意味。
日本“消失的十年”
1980年至1990年,被称为日本消失的十年。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在1985年,受到美国的要求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升值。1988年日本泡沫经济巅峰时期,当时国民回忆起来的感觉就是,钱多的随便花。
那时候上班族打的车,都是起步价一万日元(约等于现在人民币637元)的计程车,当时野村证券里,社员的年平均交通津贴是300-400万日元(约等于现在人民币19万元)。民众们乐于去参与高尔夫等彰显自己有钱生活的。退休的老奶奶们也不示弱,到处旅游,横扫美国、欧洲等地的各大奢侈品店(有没有一点点熟悉的感觉)。
而这点也在千寻爸爸短短出现的几分钟,体现出来。当爸爸进入了饮食店,没有收银员,却没有任何顾忌,直接开始拿起来吃了。“先吃再说,信用卡、现金什么的,都有,别担心。”这个就是对当时的泡沫经济的一种讽刺。
但真实情况又是如何的,1990年泡沫破裂,经济出现大倒退,直到2000年初期一直处于不景气的。随之而来的影响也包括大众精神的活跃性降低,老龄化、少子化。
2001年,算是日本经济恢复期的第一年,宫崎骏还是希望通过这个电影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一切。为了唤起人们的童真。
2001年,千寻10岁,正是日本的“迷失的一代”。但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千寻一点也没有迷失自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姓名,没有放弃工作,也没有收取无面男给的金子。
宫崎骏是想唤醒人们的精神,振作起来,靠自己的辛勤工作来打起精神。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就曾说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心志。很显然,宫崎骏老师也是想说明这个点,因为如果不工作,不劳而获,就会变成和千寻爸爸一样,终将变成一头猪。
这是宫崎骏先生集齐经典的一部作品,通过他我也学到了一些道理。
1.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再见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
珍惜眼前的人,微笑着走过,即使回头的时候也会面带笑容。
2.一旦被夺走了名字,就无法回家。
多少在社会上沉浮的人浸泡在那饥肠辘辘的世界,在眼前或身后的重担下忘了自己曾经走来的理由,渐渐的,漫无目的的存在着。
3.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在孤单,在寂寞,仍然要走下去,不许停也不能回头。
4.我的金子,只给小千。
这句话道尽了无脸男心中的爱,却也折射出现实中许多人在追求爱的路上过于自以为是,爱变成了强求,爱变成了负担。
5.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要自己走,不要回头。
人生就像坐火车,陪你一路的人也会到站,站点不同从一开始就决定了。
小编就先说到这,还有什么话也请观众大大们补充,说你的看法。





千与
千寻
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
— — 白龙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所有的重逢呢?
又是一场新的相遇,成长路上,每一次都是五味陈杂。
小时候以为千寻经历的不过是一场梦,后来才发现是我们要走过的人生。
1
关于难过
成年后,我们更熟悉一种感觉,不是想哭,而是难过。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想也不好意思哭了,还有一些时候想哭却哭不出来,而当我们为哭不出来而想哭时,这种感觉就叫难过吧。
忍得住,就是成长了吧。
2
关于不要回头
白龙告诉千寻不要回头,长大后所有人也都在告诉我们不要回头,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不回头,是因为时间是一条一直向前走的路,只有路口,没有尽头。
往前看,没有尽头;往后看,也没有尽头。
回忆这条没有尽头的路,哪怕再美好,如果你深陷其中,就像哈利.波特中的里斯魔镜,让人看到内心深处最迫切、最强烈的渴望,美好但永远虚幻。
长大以后,我们发现不仅是一直向前走的,而且是有情绪的:
过去总是上了一层滤镜,现在总是被广角镜头放大,未来爱和幸福的白平衡总是难调。
3
关于真心
千寻不要无脸男的金子:
面对千寻的拒绝,无脸男拼命的给。长大后,我们学会了话要说七分、饭要八分饱、做人要留一分,可是还是忍不住渴望一颗十分的真心。
无面男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无面男,不只是他的存在触动了我的内心,更因为他的行为让我产生共鸣。
“世上那么多人,我却一眼从人群中看到了你,只有你会对我好。那我就倾尽我所有来对你好,就奋不顾身的陪伴你,我也许会因为你而变坏,但最后也会为你变好,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你呀。就算最后败的是我,我也会接受的心安理得。
我是游荡在神隐世界里的妖怪,我早已习惯了孤独。
但我从此并不会孤独,因为我心中有了你。”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千与千寻》是一部百看不厌的电影。通过看电影学到了以下几个道理:
1. 人不能太过贪婪
千寻随父母搬往新家,中途不慎走入一个隧道,进了一个中世纪小镇。遇见美味佳肴,父母便贪婪地吃起来,不经允许,随后变成猪。而千寻没吃,保持原样。
2.人一定要用劳动实现价值,不能坐享其成
在小镇,不干活就会变成猪,这是小镇得生活法则,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写照。
3.人生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
人生是一场单行道,且行且珍惜。
4.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



饭是不能随随便便吃滴
1.勿忘初心
2.知恩图报
3.不能太贪
4.失去了就不会再拥有
5.不要把垃圾扔在河里,河神还要洗澡!
6.恐惧的是未知,未知的东西未必是坏事!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ping.cn/movie-comments/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