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称:我不是药神

导演:文牧野
主演:徐峥 / 王传君 / 周一围 / 谭卓 / 章宇
上映时间:2018-07-0
时长:117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
  1. 首页
  2. 问题详情

“我不是药神”中,印度为什么可以制仿制,而我国不行?

“我不是药神”中,印度为什么可以制仿制,而我国不行?
2021-12-21

中国版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药房”;中国制造可以在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超市里可以看到,那么印度“世界药房”的称号是不是名副其实呢?

据统计,现在的印度还确确实实是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制造国,生产了全球20%的仿制药,占据美国仿制药市场的40%,产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2019财年药品出口达到192亿美元。

印度可以,为什么其它国家就办不到呢?

这就要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一旦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所有的法律都是沿用英国人的,其中就包括英国人为印度殖民地起草的《专利法》;这个法律是干嘛的呢?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英国公司在印度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不是保护的印度人。

后面发生的事儿也许大家已经猜到了——

印度独立了,独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制定自己的西方与法律,这样一来,1911年版英国人起草的《专利法》命运可想而知。

不过,废除一项法律也并非那么轻而易举,这中间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毛病利益,因此,出去1947年印度独立到1966年,随着一位政治新星缓缓升起,旧的《专利法》才被废除。

这个人是谁呢?

她就是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也是印度第一位女总理。

英迪拉上台后,大刀阔斧改革,其中的一个目标就是前面屡次提到过的1911年版的《专利法》。

英迪拉是“印度铁娘子”啊!她早就对英国人的《专利法》不满了,她因此而怒斥西方制药公司只顾谋取暴利而置人道主义而不顾;

同时,,英迪拉还在媒体和议会面前声泪俱下,痛说地印度的医疗现状底下的家史。一番游说下来,旧的专利法终于废弃,新的专利法破土而出。

那么,新的专利法究竟“新”在何处呢?

《1970年专利法》的核心部分,就是概不承认药品的产品专利,而只承认关于制造方法的专利。

换言之,所有药物在印度的专利一律废除,保护等只是生产加工工艺。说白了,在不改变药物配方乘法等前提下,你原来是片剂,我洗澡生产的是胶囊——这就是“仿制药”的出笼。

不过,印度将这些“仿制药”纳入自己的专利法进行保护,披上合法的外衣,怎么样?怕的就是“流氓有文化”吧!

这些核不算完,同时,印度政府对药价直接进行干预,1973年,一旦政府由颁布来《外汇管制法案》;法案规定,在印度制药企业中的外资股份不得超过40%;

这样一来,以前在印度的外国公司利润空间缩小,公司经营决策权也受到了限制,不得不打道回府逐渐撤出了印度市场。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印度本土药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迅速填补上了外国公司走后留出的空白,此后印度“仿制药”迎来了c“春天”。

长话短说,眨眼间,印度就要加入WTO世卫组织了,世卫组织的规则中有一条就是“专利保护”,印度能够迈过这道坎吗?

于是,印度人又是一番故伎重演——

2002年,印度政府修订了《1970年专利法》,规定将专利保护期从14年延长至20年,与国际通行做法一致;这是印度“入世”的前提;

不过,“神操作”紧随其后——

印度政府特殊规定,印度政府可以根据“公共利益、公共健康、国家安全、印度传统“等原因,对专利实施强制许可。

什么是“强制许可”?

说白了,符合我的利益,无论什么专利,统统作废,因为这是印度人民的“公共利益,公共健康,国家安全,印度传统”——怎么样?理由够充分吧?

打个比方,当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和其他流行性疾病危害公共健康时,印度政府可不经专利权人同意,实施强制许可制度,生产、销售和使用他人的专利产品。

于是,印度的“仿制药”就能够堂而皇之的生产并且销往世界各地,甚至包括专利权所有国。

“仿制药”,没有巨额的研发费用,只要在生产工艺的改进上做足功课,成本当然要大大低于正规药品,但是疗效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配方成分都是一模一样的)。

最后,再说说印度“仿制药”的种种弊端——

其一,产业链的不完善。印度仿制药的大量原材料都不是本土而是从中国进口的;

其二,由于“仿制药”来钱快,印度政府也就不愿意在创新上投资,因此极大的遏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

反观我国,我们绝不可以走印度仿制药的路子,一来中国人没有印度那么“流氓”,二来,中国的传统是自力更生,自己掌握核心知识产权,不能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2021-12-21

因为我们支持正版,好参与分油水,要不然同样是正版格列卫,为啥在韩国才合三千块软妹币一瓶,国内要两万呢

2021-12-21

谢邀,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可能是国家制度不同药监管理部门的规章不同。本来社会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监管部门防不胜防,如果再允许仿制,特别是药品类,直接关呼百姓生命安危。特别是低收入,得大病的人群,病急乱投医,眼睛盯着“便宜的”“管用的”,这样很容易上当受骗,前几年市面上的“保健品”泛滥成灾,就是造假药的,或者是药贩子抓住中老年人对养生,长寿,治病的心理骗取钱财,这个教训可能很多人还未忘记。

2021-12-21

《我不是药神》中,印度的仿制药曾经刷爆了朋友圈,为什么印度可以而我国不行?今天再八卦一下

隔壁的印度兄弟都生产出了平价有效的仿制药,国内这么多药企为何像中国足球一样,踢(提)不起来呢?

有人说国内医药市场度集中度低,药企“多、小、散、乱”,制造工艺落后,国内药企做仿制药审批周期长、缺乏评审标准等制度性原因,优质价廉的仿制药自然难有以登上药品舞台。

这些观点初看很有道理,深究起来似乎并非如此。

对于仿制药来说,已经有长达60多年的历史了,获得美国FDA认证的高质量仿制药已经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鸿沟。小分子化学药(目前绝大多数口服药)的技术含量和生产工艺并不比那些芯片、火箭飞船、航空母舰产品复杂,国内药品研发、生产和监管的政策环境也不差于这些产品的政策环境。更何况,就制药的工业基础而言,我们并不比印度差,起步也不比印度晚。

原因何在?

一、我们强势的公立医院更喜欢高价药。

在国内的药品市场中,公立医疗机构掌握着75%以上的药品零售,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药企,都牢牢占据垄断地位。垄断地位就意味着垄断定价权,而我们的公立医疗机构又受到各种价格管制,所以就通过药品(耗材)的回扣和各种隐形返利(拖欠药款等)实现垄断利润,也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说到底,患者能用什么药,并不是他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具有信息优势的医生决定的,而医生能开哪些药,还要看医院进啥药(小大夫没有什么发言权,大主任发言权很大)。

公立医院买卖药品的普遍规律是:高价药只占其药品采购品规的20%左右,但占据其药品销售收入的70-80%;普药(就是低价仿制药)占据品规的八成,销售收入仅仅占二三成。

为了降药价,政府一次次调整价格、开展新的药品招标采购,但收效甚微。过去二十年的公立医院用药数据清晰地显示,每一次政府用行政命令试图降药价之后,公立医院都会在一个季度左右迅速调整用药结构:剔除降价药,替换为高价药。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都已经取消药品加成了,医院还能靠卖药赚钱?道理很简单,如果卖药亏钱,医院符合逻辑的做法是剥离门诊药房(医院不设门诊药房既是国际通行做法),可现在,所有公立医院都拒绝剥离门诊药房,你还会相信公立医院卖药不赚钱?

二、原研药比仿制药具有更高的收益作用。

原研药和仿制药疗效相似,价格却高达三倍甚至十倍以上,公立医院实现相同疗效,使用原研药的销售收入是使用仿制药销售收入的三倍甚至更高,通过销售收入利息获得暗利的公立医院会使用仿制药吗?

三、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监测迟缓

理论上说,符合生物等效标准的仿制药和原研药没有显著的疗效差异,但我们国家大部分仿制药并未通过生物等效性检验,安全但低效。这样一对比,原研药质量好、疗效稳定,也在离退休干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中形成了很强的品牌忠诚度。所以仿制药没有主流消费市场。

四、研发费用被转移作为销售费用

很多企业的研发费用计划似乎很高,但真正用于研发的比例很少,很多都在实际工作中被当做营销费用来使用了。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带有几分黑色幽默的局面:中国药企研发的实际总指挥不是研发总监,而是营销总监,业内的说法是“营销引导研发”、“研发服务于营销”。

总结

有很多市场人士曾提出引进各种资本扩大医院规模,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医院的份额,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从而逼迫药品价格下行。

今年来,非公立医院的扩张步伐的确在加快,引入市场竞争当然有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民营医院暴露出的问题现在也引起人们的注意。

国务院积极推进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客观上有助于医院门诊药店的玻璃,要用足这一政策机遇,中国医疗行业和中国医药产业均会大概率实现弯道超车。

这里补充一点个人看法,在这场人类面临的疫情灾难面前,真正冲锋在前,敢于面对生死的白衣天使们,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把爱留给了百姓,是逆行者,是人民的守护神,是整个人类的守护神。必须点赞!

2021-12-21

印度是世界上各种疾病相对较多,而且较为严重的国家。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为了整个地球的安全,当涉及生命权的时候,专利就要放在下一个层次了,都希望印度能够透过仿制药,来控制这些疾病,否则一旦外传的话,将不得了,对地球造成重大危害,印度也因此成为真正的仿制药大国。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ping.cn/movie-comments/1511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