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盛赞的《黑豹》,为何在国内却成漫威近年口碑最差的影片?

《黑豹》依然是超级英雄电影,讲述非洲小国瓦坎达,因为拥有丰富的金属“振金”而掌握着惊人的黑科技——全息投影、声波轨道电磁车、超音速飞船、全息模拟驾驶、消音鞋......
只有“黑豹”能够使用黑科技,他必须是瓦坎达的国王。千百年来,瓦坎达都对外隐藏这些科技,《黑豹》是肯定要做成一个系列的,目前第一部主要围绕“要不要公开这些黑科技”。
美媒盛赞主要是因为《黑豹》的政治正确,以黑人社会为背景,黑人做主角,黑人掌握黑科技,甚至黑人拯救世界。
“黑人平权”的主题明显,这对黑人问题剪不断、理还乱的北美,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但对国人来说,这部漫威电影与以往的不同。辽阔、神秘、野性的非洲背景虽然有个性,但格局太小;众多非洲文明的印记,又难免让人感到不适,比如男人们的纹身,用荆棘和刀片在身体上刻划,形成密集的疤痕......这对密集恐惧症患者来说简直是灾难。
还有男人把下唇拉长用盘子撑起来......
剧情老套也是一个原因。国王的父亲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十几年后,亲弟弟的儿子前来报仇,被仇恨吞噬的他想要用瓦坎达的黑科技征服世界,最后被国王杀死。这是典型的复仇电影,邪恶心灵掌握科技的危害也是被反复拍摄的老梗......
买对于这部格局小、不习惯非洲文化、剧情老套的漫威电影,国人是不账的。
(编辑部:天涯小鸟)
美国是影评人有苦衷,我们不会,片好不好还是分的清的。威尔史密斯也是黑人,天煞,我是传奇,黑超。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片,乔丹是黑人,球打的绝伦,大家都崇拜他。阿里是黑人拳击和人品都是一流的大家都敬仰他。 而这黑豹是什么垃圾阿
我认为《黑豹》在国内口碑差主要有一些三点原因:
1.剧情不符合背景。
n多年前国王杀了自己弟弟,n多年后弟弟的儿子来复仇。
其实故事本身虽然有点老,但并不算差。如果故事背景是中世纪,还算合理。但把背景套用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漫威宇宙那就显大很突兀了,让我们看的很不适应。
2 .儿戏的政治。
科技领先外界几十年,但政治手段还停留在部落事情。这都什么年代了,统治者竟然比的是武力。就算美国人可以接受,但是,拜托,这是中国。你摆出这种政治斗争,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吗(¬_¬)
3.人物单一
虽然这是黑豹的个人电影,完全讲黑豹也没问题,而且还请了很多大咖加盟。但是,你是漫威啊。看来这么多年的英雄乱斗,结果你就给我们看一个黑豹,难免有情绪。虽然英雄乱入,会有一点点不合理,但我们看的爽啊,这不就够了吗?
想观看最最有趣的acgn知识,那就快进到阿拉丁的小屋吧!(●'◡'●)ノ❤
对于《黑豹》在北美市场的成功,很多内地观众都认为是黑人的政治正确起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不是最重要的
不错,这部电影百分之99的演员都是黑人,但是仅仅是因为黑人的政治正确就能在北美拿下5亿美元的票房吗?未免想的太简单了
《逃出绝命镇》应该比《黑豹》更加政治正确,种族平等这种政治正确,谁敢说什么,但是《逃出绝命镇》全球票房是2亿美元,远远低于《黑豹》
美国的黑人喜剧演员泰勒·派瑞这十多年来拍摄了几十部黑人喜剧,有几部甚至是100%黑人演员出演的,但只有两三部票房还算行,其他大部分都很一般,甚至还有票房扑街的。
《黑豹》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说明北美的普通观众真正很喜欢这部电影
只不过就像外国观众不懂《战狼2》为什么能在内地取得成功一样,内地观众也不懂《黑豹》为什么能在北美取得成功
而国内的口碑这么差,其实反倒是内地观众对于政治正确的过度反弹了
平心而论,《黑豹》拍的并没有很差,个人认为就是一部发挥正常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特效和世界观方面还是挺有趣的
如果不是北美票房和口碑都这样的炸裂,很明显《黑豹》在内地就是一部很普通的好莱坞大片,只是北美捧得越高,内地观众失望越大,自然没什么好口碑
《黑豹》北美爆燃,除了银幕上的黑人兄弟姐妹卖力,银幕前的黑人观众同样功不可没,有数据显示,《黑豹》首周末37%观众为非洲裔。
鸡贼的漫威,鸡贼地打了黑人牌,看似白人世界一个亲切的拥抱,实则轻松将自己的漫威帝国,向非洲裔的版图挺进。
漫威这次几乎将非洲元素一网打尽,各原始部落空前团结,都围绕着漫威黑豹英雄打转。刚果高地的银背大猩猩,纳米比亚北部的红泥族,还有盘唇族等元素,突然摆脱原始矇昧,成了黑科技的守护者。还有津巴布韦维多利亚大瀑布,以及魔鬼泳池改造的格斗场等,刚从非洲三国游玩归来的我,不得不说电影确实把大美非洲尽收眼底。
《黑豹》在北美的成功,就像《战狼2》的兜售爱国情怀的成功,首先都是政治正确性的结果。好莱坞近两年向黑人世界的示好,绝不仅限于《黑豹》,今年差强人意的《逃出绝命镇,竟然也成为奥斯卡热门,并最终收获原创剧本奖,而去年〈《月光男孩》干脆从《爱乐之城》虎口夺食。白人世界的好莱坞尚且如此,鸡贼的漫威不会不懂这门生意经。
北美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反差,也正在于此。有黑人兄弟撑起的口碑和市场,在中国并不存在。因为我泱泱中华,除了广州和河北燕郊有些许非洲裔,都是黄色皮肤的天下,漫威宇宙用来谄媚肤色的绝招,在黄种人世界自然难以消受。
说到这里多说一嘴,连非洲原始部落都在漫威世界里翻身农奴做主人,不仅腰身变成超级英雄,贫瘠的非洲大地也成了黑科技的原发地,而我们亚洲大地在漫威宇宙,却依旧毫无作为。要知道漫威奇异博士的神奇魔力也是来自东方的尼泊尔,可黄种人中在《奇异博士》里同样毫无作为。
《黑豹》中国口碑走低,跌爆漫威电影新纪录不足为奇,一方面《黑豹》的黑人政治正确性在中国绝缘,二来《黑豹》确实拍的不怎么样。
一个烂俗的王子复仇故事,或说一个烂俗的兄弟手足相残的故事,被装裱成超级英雄大片。同样的兄弟故事,漫威其它故事里也有,比如《雷神》里的托尔和洛基,关系处理得要好得多,至少他们不是单一的二元对立,可塑性可可延展性都很强。
《黑豹》里两段王位挑战也很扯,传统和文明并不对位。黑科技和落后文明的掩饰之间,太多撕裂感,感觉就像是早市买菜的大妈,提着个LV的菜篮子。
《黑豹》上映以来国内的评分却是高起低走,后续差评不断。但在国外这部电影却广受好评,甚至被奉为Marvel近几年来的优秀电影之一,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瓦坎达强大的科技力量凸显的不够明显
瓦坎达这个国家由于拥有着振金矿脉且一直以来免受战乱,它的科技水平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电影中也像我们展示了瓦坎达的科技力量,比如黑豹的贴身振金战衣,高速飞行的振金飞船,以及利用振金治好弹壳嵌入骨髓的华生等。
但瓦坎达与外界科技力量的差距还是不够悬殊。虽然说电影中有说明瓦坎达人一直在隐藏自己,所以科技力量在外人看来还是个落后的原始部落。但我觉得,瓦坎达的强大科技力量是给予观众强烈视觉冲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电影中更多的是将这些高科技藏在了细节处,需要观众自行发现,这就减少了视觉上的冲击。除此之外,电影中国王登基前的搏斗桥段虽然精彩,但同时也给人一种“瓦坎达怎么还那么落后?需要靠决斗来选国王?”的感觉。这就让人觉得瓦坎达似乎也不怎么样。
2. 政治正确的电影
讲到这里我们就得回归到黑豹的创作背景中去了,黑豹是Marvel史上第一名黑人英雄,并且还是被赋予了强大能力和背景的英雄。因此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就不得不牵扯到“黑人”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美国至今都有种族歧视,虽说比起以前好了不少,但还是存在。这也就导致了《黑豹》这部电影在拍摄时被加入了政治因素即“反对种族歧视”和“反对侵略”。因此整部电影看下来除去超级英雄的元素其余更多的是黑人对主权的维护,这部电影也因为这两大元素引起了黑人们的共鸣。而国外的电影评分机构除了从电影本身的剧情上来打分之外,还更注重电影的内在。《黑豹》作为超级英雄类的电影但其更深层次的内在却在维护黑人主权,这就让《黑豹》获得了不俗的评分。
其实这就像去年上映的《战狼2》,这部电影本身其实也就算得上中规中矩。但因为它的内容有爱国元素,能够引起华人的共鸣,所以它在国内的评分出奇的高。反观在海外市场,《战狼2》的票房就不尽人意了。
《黑豹》并不是一部能让中国人有足够身份代入感的电影。
从故事内核来看 ,《黑豹》与漫威以往的超级英雄人物电影并没有本质区别,不过是将主演一一置换成黑人。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黑豹》的故事并不新鲜,而黑人的面孔,在白人主导的社会文化想象中,连同东方自有的身体审美,两股力量交合下,黑人形象在中国院线并不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加上《黑豹》这部电影,政治正确的尴尬,故事爽点的不足,都让中国观众感到失望。
实际上,《黑豹》以及《黑豹》在美国的火热,都可以看做是新时代非常应景的一次政治回应。
《黑豹》虽然以黑人为主要角色,却在设定上架空了黑人本有的屈辱历史,将黑人的国度,设置在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这种情况下,与观众而言,黑人不再具有历史悲情,也不会被调动出关于黑人苦难的反思,黑人的惨痛经历被解构,在后现代话语体系中,成为了一种消费符号。
《黑豹》表面上讨好了黑人,让黑人成为英雄,白人成为陪衬,但其所兜售的依然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的一套发展主义的观念。你有好的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开发,共同赚钱。表面上是在帮助第三世界,实际上则是在全球化中攫取利益,巩固自身的地位,而对于黑人屈辱的历史,电影明显是在规训:忘了过去吧,我们要的和平,冤冤相报何时了哇。
美国媒体盛赞《黑豹》是因为黑人人权问题在美国一直尤为突出,近代美国,黑人人权问题有了突破性的改变,自奥巴马当上第一位黑人总统,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已经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在美国,尊重黑人以及给予黑人应有的权利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而在我们国家,我们自古以来对黑人不歧视,我们是爱好和平的国度,一直和非洲很多国家是友好帮教,我们对于黑人的态度没有前后对比的改变,所以我们看《黑豹》更多是抱着单纯看一部电影去看的,那些对于美国人的意义在我们这里没有,所以我们评价这部电影更多是用审视电影的角度去评价。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简单分析。
黑人的人权问题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1862年9月22日林肯公布《解放黑奴宣言》开始,没姑婆废除黑人奴隶制,自此黑人的权利得到了一部分的释放,然而还是有很多美国人不愿意给予黑人权利,近代的美国黑人的人权斗争就没有停止过,我们还记得马丁路德金那篇著名的演讲吧,他在演讲完《我有一个梦想》之后就被刺杀了,可见当时人权斗争的严重。然而,随着世界舆论以及文明的发展,世界和平以及人权问题被越来越多人关注,黑人在美国的人权问题逐渐改善,有些黑人当上了很多政府要职,奥巴马当上了总统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自此黑人在美国受到尊敬和肯定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这种赞扬来自于这段历史,来自于这前后的对比!
在我们国家,我们自古对黑人并不歧视,我们和非洲大多数国家是友好邦交,伟大的周恩来总理更是多次访问非洲,我们和非洲黑人一直都是好朋友,我们对于黑人的尊敬和认同从未改变,在我们国家不存在对于黑人态度的转变,也不存在对于美国对于黑人态度转变的赞扬,所以观众观看《黑豹》更多是抱着观看漫威电影的态度去观看,而与其他漫威电影相比,这部电影确实是在电影技术以及内容逻辑上差了很多,故事情节单一,逻辑有几处漏洞,动作场面不够华丽等等,所以这就导致其口碑在我们这里不是很好!
说实话,漫威电影正正经经看完的没几部,不是电影不好而是自身喜好问题,这次关注黑豹,也是因为这几乎可以称为两级分化的评价,有人说《黑豹》漫威最棒的电影,有人则认为是最差的电影,然后本人最近养成了一部电影n天看完的尿性,今天终于看完了这部争议不小的电影,嗯,我脸盲犯了。
主角是黑人的电影,蛮有创新,似乎“打破枷锁”已被写进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之中,凡是能打破种族枷锁的影视都收货颇丰,要么拿下小金人要么口碑票房双丰收,比如我仍旧无法理解的《水形物语》。 《黑豹》是黑人题材电影,展示了非洲的部落文化,艺术风格,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对于黑人来说大概会有亲切感,而于国人来说,只是欣赏一下而已。
《黑豹》在故事中为黑人们造了一个乌托邦,先进的文化,惊人的科技,超自然的力量,尽管我我如此强大,但我不理你。影片看下来就感觉是给黑人的一剂强心剂,难免有迎合黑人之嫌。影片中拥有先进科技的神秘黑人国度,并没有选择报复社会,制造冲突,而是分享科技引领这个时代,这算不算洗脑的一种? 影片中矛盾不断,男主人公即是超级英雄又是国王,先进的科技和半原始半封建的制度,影片前后黑人并不好的教育和影片中强大无比的国度,矛盾中总感觉是在画饼充饥。
国人对电影不买账大概是情怀,西方人的审美在中国并不见得能被买账,迎合黑人的心理并不能引发国人共鸣。国人看《黑豹》和漫威其他电影并无多大差别,更多看的是超级英雄外加一丢丢脸盲。漫威电影看多了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故事拍得精彩难免老套,并无太多惊喜。
《黑豹》作为漫威影业新推出的独立英雄电影,在北美票房口碑双丰收,在国内票房还可以,可是口碑缺不佳。作为一个漫威电影粉,昨天也是满怀期待的带着老婆走进了电影院。在这里首先吐槽一下电子正街的华夏优+影城,开场前十分钟进场,就上了个卫生间,两三分钟,结果进去还没到票面时间呢,进去已经播放了一会了,第一次见这样的,毫无时间观念。言归正传,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这部电影满屏幕的黑人,国内外的审美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了好多女性观众的不满。
第二,剧情太老套,属于看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能猜的着的剧情,而且比较狗血,节奏也太慢,无法带动观众情绪。
第三,打斗场景太少太单调,特效是很不错,但都用在了场景上,打斗不精彩,而且太少。笑点太少,唯一的一处我们吃素不吃人肉的笑点给人感觉非常的尴尬。
总之,比起漫威上一部的《雷神3》差远了,但也可以一看,期待复联3!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ping.cn/movie-comments/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