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上映的台湾与大陆合拍的电视剧《汪洋中的一条船》为何能打动华语圈?
2000上映的台湾与大陆合拍的电视连续剧《汪洋中的一条船》为何能打动华人圈?
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早在1978年就上映,主演秦汉。秦汉演过的《庐山恋》大家都比较熟悉。
电视剧是2000年前后上映的!之所以能打动华人华语圈,我觉得有这样几种情形。
首先这是真人真事。小说作者也是剧中人物郑丰喜1944年生于台南湖口,1975年患肝癌去世于学生中考后,享年32岁。他家中排行老十一。因为出生时双脚残疾,脚向外撇,无法站立与行走。他的父母为他四处寻医问药,以至于母亲背着他沿铁路北上台中。但当时医学界没有办法。家里太穷,加之姐妹兄弟很多,父母整天劳作。在残疾成为不可医治的现实时,他得到了爷爷的特别垂爱,爷爷直接抚养他!在他六岁时爷爷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耍猴的老汉接他抚养。但这位耍猴老爷爷(由牛犇扮演),两年后又突然跌倒去世。七八岁的丰喜只好边乞讨边打听,回到家里。他又去了溪边鸭寮放鸭子,离家很远,他在鸭寮,吃生喝冷,草木杂果都是他的食物。经过台风袭击后大雨滂沱,溪水暴涨,鸭寮坍塌。丰喜靠墙坐下来避雨,洪水从他脚下流过,经过大半夜的苦战,疲惫不堪的他睡着了。
他上小学中学大学都是经历了特别的困难,都是因第一名而扬名校园。大学毕业后执意回湖口乡任国文老师,回馈乡里。他把学生看做弟弟妹妹,不但教授课业还及所能及地帮助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困难,甚至骑车家长去看病,做手术。
其次,一个最重要的看点是,苦难。他历经的苦难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典型写照。在电视剧中,有三分之二篇幅是爬行、跪行。其余三分之一是跛行!饥饿,被歧视,被嘲笑挖苦,头破血流都是家常便饭!他很勤奋,看工地,送报纸,打扫卫生,整理花园,但命运往往跟他过不去。不是被偷,就是误了时间!
在我国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苦情戏,作为题材内容占有很重要比重!佛教中的八苦,丰喜都遇到了,特别是“爱别离”之苦,每每都是撕心裂肺,从爷爷,耍猴老汉,在鸭寮同病相怜的六、七岁朋友美娥,他在上中学时给他无限关爱的房东阿丽,都是他生活或情感的温暖港湾!
因为有太多的苦难,中国人,更养成了在苦难与压力中奋斗不息的性格。丰喜就成了我们的民族标记!
第三是善良的天性。苦难呼唤善良呼唤理解。在饥饿中,在天灾面前,人们需要彼此理解关爱与帮助。而母爱(包括父爱)最伟大最无私!母亲塑造的极为成功!
第四,奋斗抗压实现站起来的梦想,是丰喜的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宏愿!这里边,也包涵了创造精神。丰喜自己加工四轮车,像船划桨一样,用木棍推他的四轮车,又用绳子绑在树上拉。又找医生给他装假肢——是义肢厂的前身!思考,分析,成了前进的必要条件。穷则思变。
第五,绝不屈服接受挑战。这集中体现在与吴继钊的感情中!岳父大人很是机智,明是用十万聘礼,反对他们发展感情实际是堵岳母的嘴!而丰喜认为,这并不算刁难他,而是应该承担的挑战,是否真爱的验证!如果折合为当时人民币,1970年,起码是三万元吧(现在4:1)!当时月工资15元,不吃不喝就要200年积累!丰喜居然把所有朋友亲戚借遍,朋友也是全力以赴帮助!因为丰喜能遇到继钊这样美丽善良的天使,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们走到一起!
第六,小说刚发表的70年代,和电影播出的年1978年,和大陆电视剧播出的2000年左右正适合了大陆与台湾大发展时期。台湾整整比大陆早了20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需要共同励志的正能量的鼓舞人心的精神文化产品——不论是1960—1975年代的台湾,还是1978——2000年的大陆!《汪洋中的一条船》不仅为台湾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立下功绩,也为整个民族复兴发挥作用!台湾当时由蒋经国执政,他们父子到台湾后对失去大陆进行痛心彻骨地检讨。开始真正学习共产党重视农民、工人生活,蒋经国经常戴着安全帽深入建筑工地———道路,桥梁,大楼!
虽然,海峡那边信仰三民主义这边尊奉《共产党宣言》但都有尊崇领袖的心理。
在电视剧里有一个情景:丰喜拿着经国先生的亲笔信后,立即骑车回家,向心爱的继钊报喜。这激动的心情,比放榜成名还重要!领袖的鼓舞成为国家认可的最高荣誉!从侧面看,蒋经国带领国民党在那个时候达到了国民党历史最高水平——人民感受强过任何宣传!
当然,演员们倾情奉献,一丝不苟使作品成功的重要一环。三个时期的丰喜的扮演者都不错。第一图。
第二幅图为丰喜和继钊把丰喜第一个月工资交给父母
第三幅为阿丽来到丰喜病床前与难以动弹他进行最后诀别,“找个好人家,关爱你”
第四幅是学生们含泪为丰喜折叠纸鹤!
第五幅,爸爸带着儿子爬行。
第六幅,妈妈背着丰喜沿铁路去遥远的台中看病!
第七幅,耍猴爷爷在逗猴子,丰喜在敲罗,他仿佛要把罗敲碎,双脚不能动,他把对生命的渴望完全寄托在手上!
第八幅,继父赌博输了所有,小美娥,连鸭子也不能放了,即将离开丰喜,一无所有的两个儿童,即将失去彼此,因为懵懂,还没有感到命运有多残酷!直到最后,她再也没出现,这就是残酷而无常的命运,这注解了什么叫终生!
第九幅幸福往往来的太晚走的太早!看着经国先生的来信,夫妇二人情不自禁,言不由衷!
据传,生活中的丰喜爱人把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了慈善事业!









因为这种题材电影可以引起人类的情怀,而且人们对这种励志风格电视剧那个时代都是十分喜欢的,有可能是那个处在社会发展的快速时代很多人都在通过电视来缓解时代进步的压力,所以当初这个电视剧一上映就空前绝后的称赞,当然也离不开秦汉和林凤娇他们在我们长辈人当中的人气,那个时候明星没有现在那么多人们追星的花样也很少在家里看着电视拿着蒲扇说一句这男的长得真俊!那就是喜欢了不像现在这样。而且台湾电影电视很多都能很打动我们像《我的少女时代》《那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主要还是那个时代我们这里影视发展还没有台湾发展的好。。
谢谢邀请。
电视剧《汪洋中的一条船》是根据郑丰喜的自传体小说改编而成,这部励志剧生动描写了一位残疾人,艰难奋斗的一生,身残志不残的意志,感动了每一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心中的理想。
我记得当时在看这部《汪洋中的一条船》的时候,经常和家人朋友们一起讨论剧中的人物,剧中很多片段都把我们看的感动流泪。
这部剧主要描写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台湾,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郑老伯满心欢喜的等待着他孩子的出生,郑老伯已经把孩子的名字取好了,叫郑丰喜,谁知孩子出生后却是先天性小腿萎缩,双足畸形,由于家境贫寒,小生命几乎遭到抛弃的厄运,幸运的是,有爷爷的阻止和呵护,小丰喜才得以新生,爷爷经常带着他玩耍,激励着他去自强改变人生,可是在小丰喜6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亲人离他而去,这让他感到了世间人情冷暖,生命的可贵。
郑丰喜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种种困难,上了大学,在读大学期间,郑丰喜一边打工挣钱,虽然他的一生是在风雨漂泼中度过的,但是他自信,自强的态度得到了社会肯定,成为一代青年成功的榜样,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小说。
正当郑丰喜迎来崭新生活的时候,病魔却夺去了郑丰喜年轻的生命,郑丰喜的励志精神,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缅怀和爱戴。
“欢迎阅读本文欢迎点评”(图片源于网络)
这部电影早看过啦,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ping.cn/movie-comments/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