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剧《清平乐》,不忍心看徽柔的悲惨命运!你呢?

如果你要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赵徽柔,你没准觉得她的凄惨命运完全是自作自受。

先说说赵徽柔的感情之路,历史上的赵徽柔可不像电视剧里这样对两个半男人动过心,这里面姑且把宦官梁怀吉算半个男人。
电视剧里赵徽柔对大才子冯京动过心,但是实际历史上赵徽柔和冯京根本没有交集,冯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才子,是北宋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三元及第状元,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大才子兼清官。
在历史上冯京比赵徽柔大了将近20岁,所以他俩根本不可能有交集,冯京因为才华横溢很早就被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富弼招为女婿,而且还是两度招婿,最初富弼将大女儿嫁给冯京,结果没几年富弼的大女儿因病去世,富弼不忍女婿丧偶,又将小女儿也就是冯京的小姨子再度嫁给冯京。
而且冯京由于岳父为宰相,为了避嫌,一直没在中央出任过官职,他一直是在地方任职,所以他和赵徽柔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历史上赵徽柔很有可能都没见过冯京,根本不可能产生感情。

再说说电视剧里赵徽柔第二位也算是她初恋的男人曹评,历史上也确有曹评其人,他是八仙之一曹国舅的儿子,曹国舅曹佾是曹皇后之弟,由于历史上曹皇后比较公正严谨,比较抑制家族势力发展,所以曹佾在宋仁宗时代一直都没在中央出任过官职,一直是在外地任职,并且曹皇后不许家人时常进宫看望自己,所以曹佾在宋仁宗时代很少回汴京去探望姐姐。
曹佾常年在外地任职,而曹评作为曹佾之子也是一直跟随曹佾在外地生活,所以他也不太可能与赵徽柔产生交集和爱恋。
不过历史上的曹评确实是文武双全,善于文史和书法,还能骑马拉弓射箭,有百步穿杨之术。曹评寿命很长,一直活到宋徽宗时代才去世。

再说说那半个男人宦官梁怀吉,历史上也确有梁怀吉其人,他和另外一名太监张承照都是赵徽柔的亲信宦官,负责打理赵徽柔日常生活。
但是梁怀吉可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年轻帅气还才华横溢,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男人,他家里也绝对不会送他入宫做宦官,因为在古代当宦官大多是家里贫苦的孩子才从小进宫做宦官,而家里贫苦的孩子根本接受不了很好的素质教育,因此也不可能才华横溢。
电视剧中梁怀吉那种文人的恬淡气质非常明显,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宦官应该有的气质,历史上很多大宦官都不具备梁怀吉的那种气质,更何况梁怀吉在历史上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宦官而已。

电视剧利用冯京、曹评和梁怀吉来反衬驸马李玮的平庸和无能,他们的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凸显赵徽柔的内心,她的内心是渴望寻找到一位既有内涵又有外形的灵魂伴侣,而电视剧中的驸马李玮很明显不符合她的需求。
历史上的驸马李玮虽然未必有冯京和曹评那般有才华,但是绝对要比梁怀吉的才华和能力强多了。
驸马李玮虽然家庭出身不好,父亲李用和早年家境贫困,靠卖纸钱为生。但是李用和在历史上人品还是非常不错,官声也比较好,李用和为官清廉正直,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也是很重视,其子李璋和李玮都是比较才能的人。
李玮在历史上工于书画,是非常具有文艺气质的青年,李玮的画作曾被后来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非常欣赏,宋徽宗亲自编订的《宣和画谱》里收藏了李玮的三幅画作。
宋徽宗虽然不是好皇帝,但是他的艺术造诣还是非常高的,他的书画水平在中国历史上那都是一绝,所以他对李玮的认可,也说明了李玮这个人还是非常有才华。
历史上的李玮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他的长相太过于平凡,这是史书记载中说的比较含蓄隐晦词语,叫作相貌平凡,实际上来说李玮可能不止长得平凡,而是长相有些丑陋,所以他不被赵徽柔所喜爱。
而宋仁宗当初为赵徽柔选择驸马时,还是比较注重人品和才华,没有太侧重于外貌,李玮在历史上为人忠厚正直,人品算得上非常不错,所以李玮除了长相不好看以外,才学和人品基本都没问题,因此宋仁宗最后才决定将赵徽柔嫁给李玮。

其实赵徽柔和李玮的关系,用我们现代人角度来看,他们的婚姻属于是乱伦。因为李玮的父亲李用和是宋仁宗的亲舅舅,李玮是宋仁宗的亲表弟,按辈分算是赵徽柔的表叔,这是属于典型的乱伦行为,但是在古代是不太讲究这些表亲辈分,所以宋仁宗依旧选了李玮做驸马,可是他哪知道这是一段错点鸳鸯谱。
赵徽柔在历史记载来看她本身患有老赵家遗传的精神疾病,她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外加宋仁宗由于无子自幼对身为长女的她过分溺爱,使得她长大以后脾气日益乖戾骄横。而且她更看重男人的外貌,所以婚后她对李玮十分不满意。
这时候就体现出了梁怀吉的作用,其实以梁怀吉的身份如果不是因为赵徽柔与驸马李炜的不幸婚姻闹这么热闹,他也不会在青史留名,随梁怀吉在青史留名的还有另一位服侍赵徽柔的宦官张承照。
史书记载,赵徽柔十分不满意与李玮的婚姻,不与李玮同房,连带着她身边的心腹内侍宦官梁怀吉和张承照也非常不尊重李玮,根本不拿李玮当驸马,对待李玮态度十分恶劣,而且经常处处刁难李玮,对待李玮家人也是十分不尊重。
最关键的是梁怀吉和张承照还经常挑唆赵徽柔和李玮之间的夫妻关系。本来夫妻关系就不好,外加亲信挑拨,以及赵徽柔本身还有精神疾病,对待事物的判断和分辨能力都非常弱,所以她自然而然的听信身边亲信梁怀吉和张承照等人言论,格外排斥和瞧不起李玮。
后来赵徽柔和梁怀吉夜晚对饮小酌,被李玮母亲杨氏发现,而恼羞成怒的赵徽柔殴打了婆婆杨氏,梁怀吉挑唆公主去宋仁宗面前控诉李玮,好让宋仁宗能撤销公主与李玮的婚姻,结果头脑发热的赵徽柔直接夜闯宫门,把事情闹大了,闹的重臣司马光、傅尧俞等纷纷弹劾赵徽柔。

其实单以赵徽柔和梁怀吉对饮小酌认为他们之间有什么私情,那是不太可能,因为梁怀吉毕竟是宦官,只是半个男人,怎么有私情?难道柏拉图式恋爱吗?那在现实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福康公主只是过渡宠信梁怀吉而已。
但是按照当时北宋礼法来说这是非常不合规,因为主人再宠信仆人,也不能与仆人同桌而坐对酌而饮,这在当时是非常大失颜面的事情,就算是李玮与梁怀吉坐在桌上对酌都是非常丢人的事情。
所以赵徽柔与梁怀吉同桌对酌,这丢的是皇家颜面以及李玮家族的颜面,因此恼羞成怒的赵徽柔抢先揍了婆婆杨氏一顿。

再接着说夜闯宫门问题,在任何一个朝代,已成年的王子都不允许夜闯宫门,都是大忌,更何况是已出嫁的公主,所以赵徽柔夜闯宫门引起了满朝文武大臣的不满,他们要求宋仁宗严厉追责赵徽柔夜闯宫门的问题,同时也算是为驸马李玮抱屈。
这件事本来不至于闹这么大,但是赵徽柔属于自己作死非要夜闯宫门,结果宋仁宗也不好再回护她,只得派人调查这件事情,最终定性为梁怀吉和张承照挑拨驸马与公主夫妻关系,将他们俩发配洛阳行宫,调离了赵徽柔身边,同时还将李玮贬官到卫州,取消赵徽柔兖国公主的封号和爵位,将她接进皇宫生活。至此赵徽柔和李玮就算是正式分居。
这样一来,以司马光和傅尧俞为首的群臣对这一结果非常不满,纷纷为李玮抱屈。
太常博士傅尧俞甚至毫不客气的对宋仁宗说出了: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这意思就是说宋仁宗不把长女管好,这是遗笑四方的事,将来宋仁宗再如何管理其他子女。其实这意思的侧面就是暗指宋仁宗教女无方。
而司马光更是在史书上记载为:兖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在历史上直接将梁怀吉和张承照二人定义为奸宦。
但是宋仁宗决意袒护爱女,所以无视了司马光和傅尧俞的言论,这件事在宋仁宗的回护下本来就可以结束,不过,前面说过赵徽柔患有精神疾病,她神经不正常,做事不经大脑思考还比较偏激,由于她亲信的人都被父亲宋仁宗驱赶,她开始觉得没有安全感,为了将他们调回来,她开始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表演,几次寻死觅活下来,宋仁宗的心就软了,只得把张承照和梁怀吉又调回皇宫。

而李玮与赵徽柔长期分居以后也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他的哥哥李璋代他向宋仁宗申请解除和赵徽柔的婚姻,而宋仁宗因为他们这段糟糕的婚姻也是饱受朝廷群臣舆论压力,所以他也同意解除这段婚姻。
但是离婚后李玮家族并没有高兴多久,因为很快宋仁宗病危,在病危时宋仁宗担心女儿将来无依无靠,于是他不顾帝王颜面,亲自恳求李玮重新接纳女儿赵徽柔,李玮是个老实厚道的人,宋仁宗这么求他,只能答应了下来,于是宋仁宗生前最后一次宠爱赵徽柔的旨意就下来了,赵徽柔恢复原来兖国公主的爵位与李玮重新复婚,李玮恢复驸马都尉官职,并且对李氏家族更加重赏。
宋仁宗在李玮和公主复婚后,终于老怀欣慰的走了。但是他不知道这段不幸的婚姻毁了他的女儿。
宋仁宗死后由于他生前没有子嗣,所以由养子赵宗实继位也就是历史上的宋英宗赵曙,宋英宗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忘恩负义,他毫不顾念宋仁宗与他的养父子之情,在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第一时间将宋仁宗的四个女儿全部赶出皇宫,而且还不给拨款为她们修建府邸。
被赶出来的四位公主也包括赵徽柔,可以说宋仁宗一死,她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被哥哥宋英宗赶出皇宫的赵徽柔任何亲信仆人都带不让带,而她被赶出皇宫以后,由于没钱修建府邸,在无家可归之下只得回到了李玮府上。

已经失去了皇帝宠爱的赵徽柔回到李府就能想象婆家对她有多差了,在李府上李玮也并不和她同居,而是给了她一间厢房,也不给派佣人,生火做饭全部让她自理,其实这完全是她咎由自取,李玮一家之前因为她殴打婆婆杨氏以及夜闯宫门事件被她闹怕了,所以对她敬而远之,赵徽柔就这么一直在李玮家凄惨的生活。
宋英宗也由于遗传有家族精神疾病,所以在位四年年仅三十五岁就去世了,宋英宗死后他的儿子宋神宗赵顼继位,宋神宗与父亲的薄情寡义大不相同,他继位以后为宋仁宗的四位女儿修建了府邸。
可惜的是赵徽柔没有等到府邸建好就因为精神疾病去世了,赵徽柔死后,宋神宗对这位姑姑去世还是悲痛万分,宋神宗亲自到李玮府上赵徽柔居住过的房子进行祭奠,他发现赵徽柔生前在李玮府上待遇很差,他对着赵徽柔的牌位大哭:玮负仁宗厚恩,遇长主无恩礼,可便与节度副使安置。
随即宋神宗向大臣公布李玮对赵徽柔进行了精神折磨和虐待:玮都不恤长主,衣服饮食药物至于呼医,亦多作阻隔,长主衣衾乃至有虮虱,至自取炭生火,炭灹伤面。
最后因为这段不幸的婚姻,李玮的仕途也遭遇了挫折,被宋神宗贬为郴州团练使。
李玮也算是历史上最倒霉的驸马,遇到一位精神有疾病的公主,把自己这一生仕途和家庭闹的是天翻地覆,结果公主最后死了还把他坑了一顿,可以说李玮的婚姻是非常之不幸。
李玮这一生因为娶了赵徽柔都没有生过孩子,李玮在她死后也没有再婚,一生孤苦无依,多亏他哥哥李璋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李玮,在这种情况下李玮晚年有了侄子陪伴才算好了一些,可以说李玮的一生都被赵徽柔所毁。
所以你再看看历史上赵徽柔的所作所为,你还觉得她命运凄惨吗?李玮并非不可托付终身的良人,而且李玮在赵徽柔33岁去世后一直活到70多岁才去世,从赵徽柔去世到李玮去世这段岁月里李玮都是终身未再婚,可能是他被前一段不幸的婚姻闹怕了,对婚姻失去了信心,所以他不敢再碰女人。
可是不管怎么说,历史上的李玮除了长相丑一点,才华和人品都俱佳,而且他还不好女色,绝对算是可以托付终身的良人,而赵徽柔始终对他不满意,就是因为他的外貌有些丑陋而已。
赵徽柔把本来可以算是一段美好的婚姻硬作成了不幸的婚姻,毁了自己也毁了李玮的一生,所以你还觉得赵徽柔命运凄惨吗?她在历史上凄惨的命运完全是咎由自取。
当然也得怪宋仁宗包办婚姻乱点鸳鸯谱,他如果肯让赵徽柔自己择偶,也许结局就不会这样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慢慢悠悠晃了70集的《清平乐》迎来大结局,早就预设好的故事本没什么悬念,被官家许诺要做国朝最幸福的公主徽柔拼死才换来和离,却只能此生不再有男女之爱。细想下来,尽管徽柔自小受曹皇后教导又最尊重曹丹姝,但其实她和张妼晗才是一类人,为爱不管不顾又不得善终。

这部剧最狠的地方在于,官家赵祯似乎是个“魔咒”,他看中和给出的承诺几乎都没来得及实现就造就了悲剧。比如他看中的苏舜钦、晏殊、韩琦、欧阳修一生都算不上得志,他最爱的女子张妼晗和始终辜负的曹丹姝等等。

赵祯子嗣不多,由禾儿诞育的国朝第一位公主徽柔算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张娘子得盛宠之际,后宫无人敢与其抗衡,唯有徽柔不怕,甚至也是因为她的一个小伎俩,让赵祯对着张妼晗摔了瓶子,也直接导致两人感情变冷和后来张妼晗的郁郁而终。

徽柔的前半生称得上是被赵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不论是宠爱程度和受到的恩泽都无人能比,也因此养成了徽柔心比天高的性子。父亲盛宠张娘子连姐姐和皇后都默认了,她非得争个高低;前朝大臣议论女子相扑是否得当,她也忍不住杜撰了太祖的训示来反驳;追封张妼晗也是她气得鼓鼓,要论一论爹爹的不公。

这样的女子注定不会轻易妥协。于是在情窦初开时遇上了才貌俱佳又风流倜傥的曹评,她的心便跟着飞了,再看爹爹给指定的平凡的李玮是怎么都不肯屈就的。就算是被皇权威逼着看清了曹评的选择,她也不肯再看李玮,又认清自己的内心,只想冲破桎梏和怀吉相守一生。也因此在婚后她有冲撞婆母以及不肯侍夫的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想徽柔的这些举动,岂不是跟她一直最看不上的张妼晗有一拼?张娘子在宫里不管不顾和横冲直撞仗着的不也是“真爱”以及皇帝的恩宠?这点曹丹姝很早就看明白并且试图点醒徽柔,她如今的这般烈性子自然也和赵祯多年的宠爱有关。是生于皇家的尊贵及父母的宠溺让徽柔习惯了按自己的性子和选择生活,一旦不如意就有如坠入万丈深渊,是怎么也无法再回头的了。

当然,如果只将这一切归咎于徽柔的任性也不客观,其实很大程度上始作俑者还是皇帝赵祯。因为他对亲娘一家的亏欠以及对李玮品格的认可,才让他想要放心将最珍爱的女儿托付,但没想到一番美意却最终酿成了悲剧。

细想下来,但凡被这个“明君”珍爱或给过承诺的人似乎下场都不算好。先说他的老师晏殊,当初为了护住太子而被太后贬斥,好不容易在新帝登基后重回朝堂又碍于赵祯的信赖始终活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因为这份职责所在,他一次劝谏赵祯不要见生母,一次劝他无子嗣不能亲征,全都戳中了赵祯的心窝子。年迈之际被贬黜,晏殊再也没能回朝。

同他命运相近的还有改革派的代表们,范仲淹几进几出,得罪人的活儿全干了,但没有论功行赏也就罢了,处处受挤压和排挤的是他。因为朋党之争而被贬黜的苏舜钦更是郁郁不得志而导致英年早逝。曾得了赵祯知己之言的韩琦一被贬就是10年,再回朝堂已经垂垂老矣,还得动不动就被赵祯拉来“救场”。以及被他看中提携的大将军狄青,最后还不是因为文官的弹劾而忧思过重很早离世?

至于赵祯最爱的张妼晗,因为顶着明君的头衔,广开言路,一言不合眼光们就整天求皇帝陛下“赐对”,结果张妼晗的恶名在外,其实也没得了什么好处,她唯一护住的就是贾婆婆,连自己三个孩子都护不住的女子再多盛宠又当如何呢?及至爱了他一辈子的曹丹姝,虽然大气端庄有谋略,又当如何?还不是爱了一辈子又怨了一辈子,最后也只能痴等一辈子,空付一生。


所以归集起来,这明君赵祯还真是个“害人精”,被他看中和守护的人全没得好下场,也是让人很唏嘘了。
文/释千结
还没有弃剧,关于《清平乐》曾多次想弃剧,但终究还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坚持了下来,如今70集的电视剧看到60多集,又怎么甘心放弃大结局?依然在纠结与吐槽中坚持,就像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无法言说的感觉。

第一次想弃剧是20多集时,因为张妼晗的嚣张跋扈和官家对她无底线的包容忍让。
剧情没有任何铺垫官家就爱张妼晗爱到了骨子里,剧情太尬了,让人无法理解和接受。可是又想看看帝后是什么时候圆房的,看看皇后有没有逆风翻盘,想知道这个讨人厌的张妼晗结局到底如何,就这样坚持到了40多集。

第二次想弃剧是因为看不到皇后的翻盘,反而被官家对张贵妃的维护恶心到了。处处忍让张贵妃,说一个肆意妄为的贵妃是小孩子脾气,却对端庄大气的皇后过分苛责,看得出皇后不会翻盘了,觉得不爽想弃剧。想想剧情已过半就凑合看吧。

第三次想弃剧就是因为徽柔公主的婚事,就像徽柔公主说的那样,官家自己就喜欢长得好看的,别人若喜欢就成了轻浮。
官家明面上看起来是为徽柔着想,实则还是有私心的,把国朝最尊贵的公主嫁给了自己的母家,了却了自己没有见母亲最后一面的哀思,却毁了徽柔的一生。

现在已经绝望了并不想弃剧了,反倒期盼着大结局的来临,这样就不会难过了。
虽然徽柔公主注定是悲剧了,可是看得出这场悲剧并不是官家一人造成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责任。

如果官家可以多听听徽柔的意见,不那么一意孤行;
如果皇后可以不对官家处处维护,站在徽柔的立场多替徽柔考虑;
如果徽柔的亲生母亲可以不那么听官家的话,多替徽柔争一争她真正喜欢的人;
如果怀吉没有跟随徽柔公主去驸马府;
如果李玮的母亲性格温柔大度一点,行为不那么粗鄙;
如果李玮可以不那么爱公主,让公主自生自灭;
如果言官们可以宽容一点让公主合离,
如果……

所有这些“如果”都站在了徽柔的立场考虑问题,其实我们换个角度一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那就是如果徽柔喜欢李玮,婚后对驸马好一点,一切也许都不会发生。
徽柔公主的悲剧驸马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究其原因徽柔公主也是始作俑者,这样看的话心里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爱情婚姻终究是两个人的事,经营婚姻也需要智慧。庆幸我们生在新时代,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婚姻,可以直截了当的说不;感谢这个新时代,让我们有了可以自由选择另一半的权利,一夫一妻制让我们不用去算计和委屈的生活。
最后,如果人真的有来生,希望徽柔公主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幸福过一生。
对于电视剧《清平乐》(原名《孤城闭》)里徽柔(福安公主、兖国公主)的悲惨命运使得很多人不能自已。
1.喜欢的人,不能够在一起
徽柔喜欢风流俊赏的曹评,但是这段感情“发乎情”,止于“权”。曹评出身公候世家子弟,作为曹后的侄子,所以不被皇帝爸爸仁宗看好。
2.被皇帝爸爸下嫁到李家,或许是为了隆恩于舅舅家,更多的是看到李玮的宽厚老实,从小就喜欢徽柔,在仁宗眼里只有找一个最放心的驸马都尉,而不是当时的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网红少年。然而现实并没有总是这样如意,被婚后生活所虐的徽柔,关于这段曲折也记载在王安石的日记里。
3.从一开始就并没有所谓的结局!
“你知道吗?人从早上睡醒到晚上睡着的时间里,要做出九千次选择。明明每天都要做这么麻烦的事来选择人生,我可不想听到别人说这都是注定好的。”(电影《福尔图娜之瞳》)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公主去了 怀吉怎么可能活得好呢?
从小到大两人的命运似乎就纠缠在一起了。初入四方城的梁元亨因为语言不当被任都职惩罚,要不是张茂则为之说话,恐怕挨不到徽柔公主殿下出生之赦免,曹后为避皇帝名讳并为之改名为元吉。后来承韩琦关照,又被皇帝仁宗所用,但是最兴来的夭折打击了仁宗想培植怀吉的想法,后来自然而然就派他入仪凤阁。自然而然就成为兖国公主勾当,就像张茂则为皇城司勾当一样。
结局是郁郁而终,在公主去世后,他应该经常想起她吧。
当然啦,从一开始就知道并没有所谓的结局。
附录:《御天香:北宋女官香药帝国》是连载中的一部爱情类网络小说,作者是米兰Lady。这部小说里面可以看到他们的悲剧。









从看到这个电视剧有七十几集的时候,就已经弃剧了[捂脸]每天微博抖音都可以看到剧情解说,所以虽然没看也还是都了解了剧情,也觉得徽柔的命运太虐了
怀柔确实挺让人心疼的。
不论是在电视剧中还是真正的历史上,徽柔既是封建主义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这两个身份同时出现在她的身上,这并不矛盾。在那个社会伦理扭曲,束缚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她没有选择的余地,她无法权衡所有的利弊,更找不到自己的该有定位。

关于公主和怀吉的爱情。仁宗在徽柔逃回宫后。惩罚了李玮,同时看到徽柔已有求死之心后,召回了流放出宫的怀吉。当群臣逼迫仁宗惩戒怀吉时,仁宗说:作为父亲,我曾想把最好的东西给我的女儿,可是我却因为自己私心伤害了她。事到如今我再找不回梁怀吉不等同逼迫她去死吗?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鸦雀无声。仁宗的言辞唤起了群臣对亲情道德的反思。最终群臣也认同了仁宗的做法。

回到徽柔身上,身为旁观者,我为她没有争取自己的命途而扼腕惋惜。但如果我也像徽柔一样成为剧中人,我想我做的应该也不会有多好吧。总而言之,在那个扭曲封建的社会,悲剧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

早就弃剧了,剧情过于平淡,不管是历史叙述,还是宫斗,都不够吸引人。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ping.cn/movie-comments/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