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电影中有哪些细节值得慢慢品味?

太多了……(大量剧透,慎点)
程勇在白血病人吕受益的劝说下,决定远赴印度购买格列宁的仿制药。当他找到药厂的负责人,听闻仿制药一瓶只要500元,而在国内却可以买到5000元时,程勇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藏不住的兴奋和算计从他的眼角、嘴角溢出,但又马上收住,化成一个不轻易觉察的微笑。商人的狡黠和城府在此时展露无疑。
程勇把仿制药带回国内,却苦于没有销路。吕受益带他找到在夜店跳钢管舞的白血病群主思慧。前一秒还是性感火爆、浓妆艳抹的思慧,下一秒却是一张疲惫、平静、苍白的素颜。那一刻,八卦er相信有太多的观众能够理解思慧作为一位单亲妈妈的不容易。
在思慧的号召下,不少白血病人来到程勇的面前。程勇自恃有药,张狂傲慢,坚持让白血病人们摘下口罩。当白血病人们纷纷摘下口罩,露出一张张苍白惨淡的病容,程勇不动声色地把手中的香烟掐了。八卦er想,程勇对于白血病人的理解和同情就是从这样一个简单的掐香烟的动作开始的吧。
程勇因为拿下了仿制药的代理权,财源滚滚。他带着吕受益等人到思慧工作的夜店消遣,一位男服务生看到思慧后,却不断地催促思慧上台跳舞。程勇不悦,甩下大把钞票让男服务生去跳。男服务生在钱的驱使下,抓住钢管疯狂地扭动身体。台下的思慧涨红了脸,泛红了眼圈儿,冲着台上大喊“脱掉”“脱掉”……没有一个人会认为思慧放纵或者过份,因为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思慧长久以来承受着什么样的委屈。
大家从夜店狂欢出来,程勇坚持要送思慧回家,思慧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也就同意了。两人来到思慧的家中,思慧什么也没有说,只淡淡地丢下一句“我去洗澡”。程勇兴奋地在房间里又扭又舞,却在看到一张稚气、病态的小女孩的面孔后,熄灭了所有的欲火。最终程勇还是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离开了思慧的家。思慧的聪明和感激,程勇的善良和自制,再一次展露无疑。
听闻假药贩子的下场,程勇怕了。他把仿制药的代理权给了张长林,和大家一起吃了一顿散伙饭,然后开了一家服装厂,打算重新开始生活。然而吕受益的自杀,却让他再次回到卖仿制药的老路子上来。第一次,思慧问他,卖多少?他略一沉思,说,五百。第二次,仿制药涨到两千,思慧又问他,卖多少?他想也没想,说,五百。或许从吕受益自杀之后,从程勇再次扛下卖仿制药的重担之后,程勇就没有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商人,也没有再把自己做的事情当成一桩生意。当他在印度看到烟雾缭绕间一座神明从头顶掠过,他已经抱定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
几人售卖仿制药的行为再次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黄毛无意间看到保安向警察告发他们售卖仿制药的行为,慌乱地跑回去找程勇。程勇不明就里,问他怎么了?黄毛在看到程勇后,所有的话变成了一句“痛快了”。八卦er想,那个时候,黄毛应该就已经抱定了不惜一切代价要保程勇的决心。
终于,程勇还是被警察抓个正着。程勇很冷静,把几大箱仿制药塞给来取药的白血病人,然后把车打横,任由警察把他摁在地上,无动于衷。直到他看到他一心保护的那几个白血病人被另一边包抄的警察追捕,他才终于挣扎起来。或许被捕的这一天,对于程勇来说只是早晚而已。他唯一的想法只是在自己被捕之前可以多送一瓶药,再多送一瓶药。
……
《药神》中值得品味的细节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八卦er只列举了这么多。还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细节?留下评论一起聊聊!
一部优秀的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制作团队对于电影精益求精的细致打磨。
迷影君二刷《我不是药神》之后,才发觉影片充满了太多令人感动的细节在其中。
影片故事的转折点是徐峥这个角色的转变,当目睹好友吕受益因为自己的抛弃而即将放弃求生的希望时——
程勇第一次直面了生命的脆弱,原来死亡离一个人居然可以那么近。
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一个市侩的小市民,所以他也害怕过,妥协过,但最终好友的病痛唤醒了程勇的良知。
电影设计了一幕非常有深意的镜头,当徐峥再一次回到印度买药的时候。
他行走在印度街头,此时街头开始有人喷洒杀虫喷雾,迷雾中一闪而过的印度湿婆神的毁灭相,到处刺鼻的烟雾,却象征着死亡与新生。
同时也呼应了电影一开始程勇忽悠刘牧师加入走私药品的行列时的那一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在这个包含深意的镜头里,导演发觉了小人物身体里的“神性”,烟雾中的程勇和佛像一样,庄严肃穆的看待着周围的生灵。
另一个感动的细节是来自于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最爱吃橘子的特征。
电影中多次强调了吕受益爱吃橘子的性格特征,第一次是见到程勇时,他套近乎,于是主动掏出橘子。
随后当王传君病情加重时,徐峥来看他,他又一次提出了“吃个橘子吧”。
但此时他的状态已经变得很憔悴,因为病痛的折磨让他痛不欲生,甚至想到了自杀。
但见到了曾经自己信赖的救世主勇哥,他还是热情的邀请对方吃橘子,这一刹那,让程勇感到悔恨和惭愧。
最后一次吃橘子的特写出现在吕受益的葬礼时,徐峥转身看到了黄毛在一边流眼泪一边吃着橘子。
黄毛重义气、感情,他吃橘子是为了纪念这位同病相怜的好友。
仅仅是一个吃橘子的性格特征,就牵出不同角色之间的感情关系,这表明了影片编剧对剧本的打磨已经非常成熟和细腻了。
《我不是药神》最值得细细品味的细节就是程勇这个人的转变,他是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才从一个印度神油店老板转变成了“药神”。
电影一开始,我们知道程勇惨淡经营着一个印度神油店,付不起店面房租。
之后我们知道了他与妻子离异,离异的原因推测应该是家庭暴力,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事业上毫无所成。
但程勇这个人本质并不坏,第一他懂得孝顺,给行动不便的父亲喂饭,第二他敬畏法律,在吕受益第一次鼓动他卖药时他是坚决拒绝的。
后来是因为父亲重病需要钱做手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接受了吕受益的提议。
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程勇只是一个本质并不坏的小市民,这一设定是他后面能完成转变的一个基础。
程勇非常重感情,在受到威胁后,果断解散团队。我相信他不止是为了钱才向对方妥协,他的行为是为了让自己和同伴免去牢狱之灾。
之后仿制药断供,再目睹吕受益的苦难后,毅然舍小我为大我。
程勇是一个小人物,但他内心里有做大英雄,拯救苍生的冲动。
从按原价卖,到自己贴钱卖,程勇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如今的他已经成了实实在在的药神。
分析这些只是想说明,电影在程勇这个人物刻画上非常到位,转变十分合理。
再有几个小时《我不是药神》就要上映了,现在电影豆瓣评分9分,已经是近年来最高分了,不出意外,《我不是药神》就是年度国产最佳。
路过的朋友们,可以点个赞点个关注哦,谢谢大家!!
“谁家没有个病人”这真的是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现象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前从未接触过白血病人,只知道这个病很恐怖,看完电影才知道原来这群人的处境是多么的艰难,不过最后结局把政府的形象直接拔高八度,这有点那啥,不过为了过审总得妥协一些东西,如果像《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那样估计是过不了审的。
至于演技徐峥这次不仅头发长了出来,演技也是飙得老高了人生巅峰啊,王传君没有去演《爱情公寓》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其他人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就看山争哥这次凭借本片能不能抱个影帝回家,文牧野导演获得最佳新人导演奖的几率也是相当的高。
刚刚 点映了《我不是药神》。
影片真的是好影片,主旋律电影不是非要说现在有多好,只要是告诉我们人要善良,要真心的去帮助别人就很赞了。小人物们充斥着各种无奈,经历着各种心酸,面对生死,面对别人的生死,最终都选择真诚的尽其所能的奋斗。
细想影片中就没有一个彻底的坏人,想挣钱的救赎自己,冒险违法是为了救人;制假药的,坚持跟政府周旋是为了救人;抢药的是为了救人;连那个假药贩子都浪子回头义气了一把!警察们纠结徘徊,终于网开一面;最差表现是外企药厂,只展现了唯利是图的一面,没有公允的照顾他们研制药品的功劳,略有偏颇吧。为影片点赞!
很荣幸仍在坚持做好人,做好事!
有剧透,慎点。
主角程勇去印度买药,高买低卖,期间与印度的两尊神像相遇,对视的情景。
《我不是药神》是昨晚看的,突然想起很像《辛德勒名单》,都是一开始唯利是图的商人,在盈利的过程中,被世人的痛苦震撼,最终握紧心里的神性,不惜对抗法律,拯救世人。
其实这部电影反映的矛盾,根本不是情与法的矛盾,法律只是尴尬地被夹在了中间。
电影之所以能触动人心,在于不浮夸,能直击人心底产生情感共鸣。“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是的,每个人都可能会生病,一场大病,从高山跌落悬崖,人人都可能从强者跌落成弱者,“我想活命。”想活下去又有什么错,每个人、甚至生灵都有求生本能。
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律、底层代码,不是谋权,不是金钱,是什么?
是自己患病不想拖累家人,选择独自出走这种亲族间的联结、是对生的渴望共同的追求、是主角口中一句“你还挺仗义啊”、是为了给主角顶罪自己开车逃逸被撞死、是虽然贴钱虽然触犯刑法依然要救人的冲动、是主角的一句“卖假药害人生孩子没XX”、是牧师“你害人要下地狱”的诅咒……
这些底层代码,是所有时代足以联结所有人民、团结最广大力量的脉络。
救人,如果不得不依靠人的神性,就太悲哀了。好在后来,电影里的问题解决了,高价药纳入医保,印度瑞士制药方面的官司胜诉。
毕竟,谁都没有责任去成为神。
看问题换一种角度,讲观点升一个高度,墙裂后是砖,我是专门引玉的抛砖人——墙笑裂。
一幕是白血病人拉着横幅在瑞士产的格列宁中国销售公司前抗议价格高,将屎泼到负责人头上,双方搅在一起,蹲在一旁吃饭的王传君饰演的老吕边看边一脸很爽的表情,将饭盒里的骨头给扔了,很解气,还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还有就是,为了活下去,什么都可以忍受,可是这么多人中就出现了一个程勇。在程勇停止卖药后,张长林将药价从五千涨到2万(大概是这样),价格高,又吃不起药了,为什么不自己到印度买呢?可以理解是为了艺术创作。
影片看下来,是不会去挑剔这些细节的,因为透过影片看到了每个人生活里的心酸与苦楚。
谢邀
也不算细节吧,因为实在是太过显眼。一出现就让人不得不注意。
就是口罩
吕受益一出场就戴着口罩,还是三层。一层一层地摘下在影片中还是一个笑点。
片中的病人几乎都戴着口罩,这是一个身份象征。当他们将面容置于口罩之下,向别人表明的是病人的身份,同时也在自己和外界之间设了一道防护罩。
既是脆弱的自卑也是不信任的不安。
程勇一见吕受益的时候就让他摘下口罩,后来和病友群的群主见面第一件事也是要他们摘下口罩。
防护罩保护自己同时也在推开别人,加深双方的不信任。
我是和你谈事不是和病人这个群体。我要合作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个人。
戴上口罩,人不再有个人印记,只是病人这个庞大的群体中的一个,是一个象征。摘下口罩,才是一个个人。
所以最后病人们送别程勇的时候都摘下了口罩。那是说我作为我自己谢谢你。
很多细节你可千万不敢慢慢品味。
张长林卖了十年假药,成了张院士,后来卖了一年真药,被抓了……
刘思慧在程勇入狱后同时失去了低价药和经济来源,重回歌舞厅几乎是必然的选择,想想程勇怎么对待过歌舞厅经理,刘思慧的人生……不堪设想……
程勇出狱后,来接他的只有小舅子,黄毛和老吕死了,但是牧师和思慧也没有来,思慧有可能还在为生活奔波,那牧师呢?我个人倾向是……死了。
黄毛死后,警方肯定要通知家属,如果黄毛的家人爱他的话,那就太残忍了,你想想,警方告诉黄毛妈妈:“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黄毛妈:”好消息“
警方:“你儿子当年没死”。
黄毛妈:”真的吗?那坏消息呢?“
警方:“昨天死了”……
我感觉有这么几处值得品味
电影一开始售卖正版格列宁的老板看着前来讨说法的白血病患者,他始终无动于衷,自始自终觉得这药就该这么贵。其实他这么说也不然,毕竟这药的研制过程耗费的心血可能确实很大。但也从侧面在反应商人的唯利是图,视人命如草芥。
程勇第一次去印度找仿制格列宁时,药企老板问他是不是想当救世主,他却说我不想当什么救世主,命就是钱。与后来他低价卖格列宁给患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值得仔细寻味的。
吕受益一开始因为儿子的出生,让本来一心求死的他又重新有了生的欲望。后来因为到了晚期,不菲的医药费和痛苦的治疗过程还是击垮了他。他临走前看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充满不舍与无奈。
老奶奶对着警察说,你能保证你这辈子不生病吗?在很大程度上在问国家那么多人,每个人都会生病,药这么贵,让人怎么活。
张长林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贩卖假药,骗取钱财,还向程勇勒索20万跑路。这样的人被警察抓住后却选择了守口如瓶,维护程勇。是出于程勇给的钱还是良心发现?
黄毛章宇,因为得了白血病而离家出走,有家不能回。最后想通了,想回去看看了,却再也回不去了!也揭露了贫苦家庭的无奈。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ping.cn/movie-comments/688